小董是一名老師,妻子是一名醫生,他們的兒子今年10歲了。看上去聰明可愛,但就是作業總是不好好做。因為這件事情,當媽的沒少嗬斥兒子,而且每天都看著孩子做作業,可效果還是不怎麼樣。時間久了,孩子甚至還產生了抵觸的情緒,作業總是做得亂七八糟,甚至故意不好好做。妻子很無奈,什麼辦法都用過了,就是不見起色。
後來,小董告訴妻子,兒子他來管,不要妻子插手,於是他親自指導兒子做作業。他檢查孩子作業的時候,驚訝地說:“兒子,你的作業有很大進步啊。看看,你的作業比昨天整潔多了,而且還少錯了一道題,有進步啊!”在表揚的過程中,偷偷觀察孩子的表情,他發現,兒子的眼睛裏閃過了一絲自信。於是,他趁熱打鐵地說道:“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緊接著,他又指出了兒子的毛病在哪裏,孩子也很高興地改掉了錯題。此後,每天小董都鼓勵孩子,孩子每天都有進步,慢慢地,孩子把所有的毛病都改掉了。妻子不明白丈夫用了什麼魔法,小董說道:“孩子是有進步的,要根據他好的變化盡量把他往優點上引導,形成了習慣,他自己就改掉毛病了。”
如果家長們對於孩子的進步不給予賞識,反而過於嚴厲,這樣就會導致兩種狀況。首先,有的孩子由於頑皮成性,就會對家長產生逆反心理,家長的話在孩子麵前沒有權威。其次,就會讓孩子產生懼怕家長的心理。孩子們需要的是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如果自己最親近的人都不支持他們,那麼勢必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陰影。
家長能否發現並賞識孩子的進步,不僅會影響到孩子學習和做事的效果,還會影響到孩子對學習和做事的態度。對孩子的進步不給予肯定、不讚揚甚至否定了孩子的進步,那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肯定會受到打擊,這是很危險的。
馬躍是一個六年級的學生,有一次考試之後,他興衝衝地跑回了家,對他的媽媽說:“媽媽,我這次考試前進了10名呢!連老師都誇我有進步呢!”“是嗎?我看看。”他的媽媽拿來成績單看了看說:“不是還沒進去前3名嗎?取得了這麼點進步就驕傲了啊?”媽媽這樣的話讓馬躍的熱情像被潑了一盆冷水一樣熄滅了。他悶悶不樂地回到自己的房間,連學習的興趣都沒了。
家長們無視孩子的進步,因為孩子進步太小沒有達到家長心中的標準就對孩子進行全盤否定,認為孩子是無能的,這無疑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雖然家長有時候也是無意的,但也許就在無意中,家長們就會親手毀掉一個優秀的孩子。
當孩子在學習或者生活中取得進步,哪怕是很小的進步,作為家長,都應該真誠地誇獎孩子,對孩子說:“孩子,你比昨天進步多了,繼續努力、明天還會比今天更好的。”當孩子得到了家長的讚同和鼓勵時,他們往往會繼續堅持和努力,每天都會有一些變化。雖然隻是一些繼微的改變,但孩子的自信心就會越來越強,也就會越來越往好的方麵發展了。
時常誇孩子一句
讚美和誇獎孩子不需要營造一個氛圍,也不一定非要準備獎品,其實,看到孩子在做事、在學習、適當的誇他一句就能收到積極的效果。
每天誇孩子一句,重要嗎?日本的一項研究表明,經常受到父母誇獎的孩子和很少受到父母誇獎的孩子,前者成才率比後者高5倍。
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今天誇孩子手幹淨,第二他的手會更幹淨;如果今天誇他的字比昨天寫得好了,他明天的字會寫得更工整;如果今天誇他講禮貌,明天他就會更注重禮貌……
下麵是一個媽媽的實踐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