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孩子們中間流行著一句話:防火防盜防父母。孩子們研究出對付父母們偷看日記的方法就是:他們寫的日記有兩本,一本能給父母看;另一本加鎖寫秘密,而且要放在隱蔽的地方……顯然父母和孩子之間已經出現了“鴻溝”,而且這道“鴻溝”想要跨越並不太容易。
其實,對孩子們來講,他們希望能擁有一方真正屬於自己的空間,來自由飛翔和探索。家長不妨換一種方式愛孩子,即:與其窺探孩子的隱私,不如保持“安全距離”。
媽媽在打掃房間時,發現了女兒小爽藏著的日記。想起最近女兒有點兒奇怪,打電話總是在沒有人的地方,神色也不是很自然,媽媽知道,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小秘密。第二天,媽媽就買了一把小鎖給小爽,並告訴她,如果有秘密,就把日記鎖在她的抽屜裏,並表示自己和爸爸一定不會偷窺她的隱私。小爽接過鎖和鑰匙,暗自慶幸自己有這麼開明的家長。
小爽的媽媽很了解孩子的心理特質,注意到女兒有自己的小秘密了。孩子想擁有自己的空間,也希望別人尊重他的隱私。這是孩子獨立的一種表現。孩子會逐步減少對父母的依賴,其內心也因豐富多彩而變得敏感。這時候,如果父母采用偷看或強硬手段來了解孩子的隱私,而無視孩子的感受,不僅傷害親子關係,更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在這個時候,家長不如向孩子表明自己的立場,對孩子的隱私表示理解和尊重,並且說明會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讓他處理自己的事情。這樣就會減少孩子的疑慮和不安,並且拉近家長和孩子的關係,使得孩子更加信任自己,對以後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父母要避免用過度的語言去刺激孩子
現實中,有些孩子因各種原因,可能會犯一些錯誤或考試考砸了,這時有些父母可能就會控製不住自己的情況,對孩子說一些過度的話。父母自己本意是好的,在於激勵孩子,但孰不知這些過度的語言也會傷害孩子。
對孩子說粗暴的、強製的、專斷的話語隻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事情過後也許還可以彌補,但對孩子的傷害卻有可能是永久性的。父母若能在孩子童年的時候保護、培養孩子的自尊心,那將使孩子一生受益。一個有自尊心的人會尊重別人,也會愛護自己、充實自己,一個自尊自愛的人會對社會有益,對別人有愛心。
麗麗中午放學回家,看了一眼桌子上的飯菜,頓時覺得飽了,於是無精打采地伏在餐桌上,不肯吃飯。媽媽以為麗麗不舒服,便問:“麗麗,你哪裏不舒服?要不要去醫院檢查一下?”沒想到麗麗小嘴一撅,大聲叫道:“我不愛吃這個,我要吃肯德基!”媽媽頓時火冒三丈,生氣地責怪麗麗:“你這孩子怎麼這麼煩人?你考試考第一,才有資格吃,聽了媽媽的這一回應。麗麗低頭不再說話,這一天過得很不開心。”
孩子喜歡一些快餐、零食這類食品是無可厚非的,媽媽生氣,責怪麗麗,我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關鍵是媽媽生氣時所說的話傷害了麗麗的自尊心。父母在批評孩子時必須講清道理,指明正確的做法。在生活中,孩子經常會做一些大人無法接受的事,也許大人會覺得難以忍受進而對孩子大加指責。如果換一種角度思考,成人也是從孩子一步步成長過來的,也有自己年幼惹父母生氣的時候。父母加快一下自己當時的感受,也許孩子下次犯錯誤的時候就不會再用過激的話責怪孩子了。
勝男的家在農村,後來通過父母的努力進了城市,但生活還是不富裕,每月的收入隻夠該月開支,所以給女兒的零花錢十分有限。勝男在學校裏看著同學們穿著時髦的衣服,而自己的衣服顯得很土,也不能購買那些華麗的文具,越發自卑。她開始怨恨爸爸媽媽,討厭這個家庭。有一天吃晚飯,她看著桌上僅有的青菜,再也忍受不住,突然向父母發難:“既然你們沒有錢,為什麼要生我出來受苦?”父母聽後很傷心,但是他們想起自己小時候過的苦日子,安慰勝男說:“現在我們是窮,但隻要爸爸媽媽努力工作,我們的生活就會越來越好。”勝男聽了以後雖然心裏還是不高興,但晚上自己仔細想了想,父母是有誌氣的,說的也對,別的同學家裏條件好,不也是父母努力的結果嗎,這樣心就平和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