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減速發展的不確定性(6)(1 / 3)

我們預計2014年以上三大部分將出現不同程度的放緩。近來製造業投資受2013年三季度經濟強勁複蘇以及工業企業利潤改善的推動而複蘇。但這種複蘇程度可能是有限的,因為產能過剩最為顯著的是部分製造業行業(如鋼鐵、水泥、造船和電解鋁)。我們預計2014年製造業投資將增長18.2%。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應會回落至20.8%,因為政府可能不會繼續推出小範圍的刺激措施,而且地方政府也難以保持基礎設施投資的高速增長。在房地產行業,我們預計投資增速將回落至16%,歸因於房價上漲速度放慢、信貸緊縮(特別是影子銀行)以及區域差異化(更多細節參見問題10)。

5.消費增長的強勁程度如何?

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改革的重中之重是調整經濟結構,即擺脫對出口和投資的過度依賴,將消費作為新的經濟增長主要推動力。而且官方文件中也曾多次強調這一點。不過出人意料的是,三中全會公報中卻沒有提到這一點。而且2013年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不降反升,2013年前三季度投資的貢獻為55.8%(而2012年和2011年分別為47.1%和47.7%)。

這隻是一種巧合,還是政策重點轉向的信號?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反映了中國新一屆領導人麵臨左右為難的困境。如果要保持到2020年前7%的增長目標,那麼將不得不繼續將投資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淨出口從2007年後就失去了增長引擎的地位。僅僅依靠消費也無法保證經濟維持較高的增速,因此向消費驅動型增長模式的轉變隻能緩緩圖之。

轉變之所以遲緩的原因有多個。首先,盡管中國的投資/GDP比率仍是全球最高的,但人均資本存量仍然較低。2011年中國的資本存量/GDP比率約為245%,與日本相近。因此,中國仍然處於資本積累的過程。的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中國在基礎設施、清潔能源、環保和醫療保健等領域仍有巨大的投資需求。中國高企的國內儲蓄率為投資活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

中國的家庭消費僅占GDP的36%,而20世紀80年代曾一度達到51%。但我們懷疑消費/GDP比率下降的水平可能被誇大。

第一,房屋成交量的爆炸式增長導致官方統計數據失真。中國從1998年開始改革住房製度。新房成交量從幾乎為零到2012年的人民幣5.3萬億元,相當於GDP的10.1%。由於官方統計顯著低估了設算租金,從而導致消費/GDP比率的時間序列人為失真。事實上,消費/GDP比率的下降的確與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同處一個時期。第二,中國較高的個人稅率導致許多民營企業家漏報瞞報收入,為了少納稅,他們將大部分消費報告為企業投資。個人所得稅在稅收總額中所占比例很小(2012年為6.7%,2013年1~10月為5.8%)也是收入漏報瞞報的另一佐證。第三,服務業也存在漏報瞞報現象,意味著服務消費也存在漏報瞞報。由於官方估算的消費數字過低,因此僅依靠消費代替投資推動經濟增長的期望不太現實。

更重要的是投資回報率下降。根據我們的計算,中國的增量資本產出比率(即新增投資對應產出增加的比率,比率越高,投資效率越低)自2007年以來大幅惡化,從2007年的2.9增加到2012年的6.3。

因此,改革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上。如果政府能夠實現這一目標(如三中全會公報中所述),那麼盡管投資增長可能下降,但投資對增長的貢獻不會下降太多。畢竟,2011年以來的經驗表明,如果企業的表現不盡如人意,那麼家庭收入增長(以及消費增長)也不可能持續。

6.全球複蘇將對中國產生哪些影響?

摩根大通全球團隊對2014年的基礎情景分析為2014年全球經濟將在發達經濟體的帶動下實現略微高於潛在增長率的增長。如可實現,這將為中國出口行業提供相對有利的環境。事實上最新貿易數據顯示,中國向發達國家市場出口自第三季度以來實現顯著回升,包括向美國(截至11月經季節調整的季度環比增長+44.0%)、歐盟(經季節調整的季度環比增長+23.0%)和日本(經季節調整的季度環比增長+30.2%)的出口量。

然而在結構方麵,生產成本普遍上漲仍然是中國出口和製造業麵臨的主要挑戰。例如,2013年迄今截至第三季度,雖然城鎮居民平均工資(名義額)漲幅溫和地保持在同比8.9%,但農村平均收入漲幅更加迅速,達到13.0%,即代表製造業和出口行業的一般勞動力成本(超過同期漲幅為6.6%的商品出口增長速度,以人民幣計算)。因此,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美國進口市場占比似乎已達頂峰,該比例在過去10年持續顯著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