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物種成長變化幾乎大同小異,而人的成長變化最複雜,也最有趣,有一絲“禪“的意味,佛講,人生是一場修行!也許在某個瞬間,某個地點,因某人某事某景,天地便有了變化。
那天,在豆蔻年華的歲月裏,一個白衣公子遇上一個青衣女子。
盧方很懷念那個時候,那是一段痛苦時光的短暫結束,是另一段開心日子的伊始。
“在相遇後的第二天,君羨便帶人上麗水郡李家去了,去提親。無論後來講“好事多磨”還是“天生一對”,南王府二公子的求偶之舉無疑是極不順遂的,外有品行樣貌俱是上上之選的郡守公子或宗門豪傑,約莫四五位,均揣求有凰之意而臨門。內有因君羨兩年來沉歡耽娛,聲望大墜,李家老人雖未言明拒絕,卻是心有戚戚,李韻致不顧閨儀,掀簾衝出,對君羨一陣數落,推到聘物喜禮無數,說也奇怪,變得乖戾的君羨似乎並不生氣,看著李韻致,用比兩年前多了一份溫醇綿和氣度的溫暖語氣笑道:“我理解,給我個機會,證明我可以給你幸福!”韻致就要再次發怒,當看到君羨若星月般明亮幽沉的深情雙眸時,似乎內心被柔軟撓了一下,呆立片刻,輕“哼”一下,轉回了屋裏。
君羨遣回了提親隊伍,自身退到李府大門外,不言不語,不吃不喝,卓然站立,三天三夜……我們很不解,亦不忿於李家的倨傲。當第二天,君羨始終站在大雨瓢潑的李家門外時,在那個瞬間,我知道王君羨回來了,曾經叱吒火雲國的南王府二公子回來了,當我把消息傳回南王府時,老爺子哭了,君揚沒哭,眼眶卻紅了。也許是老天爺也願促成良緣,下起了綿雨,嗬嗬,情節真像街頭茶肆裏說書人編的故事一樣,這雨怎麼也賺取了不少同情啊!嗬嗬……
直到多年後,麗水郡青年男女們都在傳揚南王府二公子艱苦卓絕感天動地的求愛壯舉,似乎當初對那個堅毅蕭索身影的鄙夷不削,甚至謾罵從未發生過一般。在少年男女心中,這固然浪漫而感人,在李家人眼裏卻是一份誠意,其實,天下間很多事,在很多時候,誠意比什麼都重要,是非成敗皆係於此。
第三天清晨,隱有淚痕的韻致遞了一方手絹給君羨,上有字句,至於內容,我是多年後一次偶然才得知,十八個俊秀字,“你若相惜,我便相依,明年今日,妾等君臨!韻致”。
憔悴卻興奮的君羨回了南王府,睡了一天一夜,當第一聲雞啼時,他醒了。不能習武就習文,重新拾起書籍,不能學武就學兵,可以上兵場。也許是遺傳了軍人血統的緣故,你父親習書練兵越來越好,進步可謂一日千裏。半年不到,王家軍便有了回陽氣象。一年時間軍容大變,士氣大振。不僅練兵強,君羨經商業利也頗有一套,原有的底子加上出色的運作,鎮國南王府錢銀收入一年時間就翻了兩番,成為諸侯王侯中最富,不僅自己富,更讓整個火雲國南疆地區都得了不小實惠,民間有首兒謠唱得好啊!
“君羨到,軍心固來糧食好,糧食好來生活妙,生活妙來百姓笑,笑到早啊笑到晚,全托鎮國王二少”。
老爺子聽了,捋著早白的須髯,虎目蘊淚笑道:“哈哈,老王家的種,到底不孬啊!”
……
……
宵漢三十八年春,天郎氣清,百花鬥豔,火雲國皇帝賜婚。
此年,王君羨二十歲,李韻致十八歲,喜結連理!
作為人口百萬的麗水郡出來的第一才女,李韻致入侯門後,卻是如魚得水。輔助王君羨外理商務,內理家運,對上謙恭順孝,對下愛護周全,與妯娌姑嬸相處,總得柔順融洽。偶有嫉賢妒慕者,欲讒言挑撥,剛要萌芽,便被李韻致的無數擁躉和漸積威勢所撲滅,鎮國南王府裏裏外外一派祥和,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互之間的憤懣慢慢化為了相互之間的砥礪和友愛,與乾坤聖地的相互仇殺,雖說是同仇敵愾,戰時不分彼此,可私下,難免有人怨上了這場無謂殺伐的導火索,王君羨。王君羨夫婦沒有解釋,鎮國南王府沒有爭辯,隻是默默承受著苛責的同時,默默照顧和平複著死難者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