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誰的筷子在飛(1 / 2)

鄭剛把程英叫到跟前囑咐了一番,程英要了於海龍的身份證,然後推門出去了。

兩個人坐在沙發上越聊越投機,也都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人生經曆講給對方。

從鄭剛的口中,於海龍了解到,剛上大學一年時知道家裏實在拿不出錢來供他上學,就自己偷偷的在上大學的那個城市裏打工賺錢。去工地當力工,跟別人搞裝修,找不到活時還蹬過三輪車,甚至還幫那些不良廣告商到處帖小廣告。

在那個城市裏呆了兩年多,攢了差不多三萬塊錢,那時三萬塊放在農村也是一筆好錢了,但他還是沒有回去。也許為了心中的夢想,也許已經習慣了這繁華的都市生活,他彙家裏一萬,手裏還有不到兩萬,他就想用這兩萬來創業!一邊打著工,一邊在尋找機會。

終於有一天,在逛一家新開張的數碼城時,有幾節櫃台裏隻擺了幾部舊手機,那時的比較流行的手機還是摩托羅拉翻蓋的328、338,低端的就是愛立信的小直板機,可感覺那賣手機的櫃台顧客還真不少,雖不知成交量怎麼樣,關注度已經說明了這個行業的遠景!

於是鄭剛開始找地方學習關於手機方麵的知識,他就要做經營二手機的小老板。後來也果然應了他當初的預測,在他成功的開始進入這個行業以後,手機用戶的暴發式增長讓供應商們都措手不及!那時的錢可真好賺啊,一天賺幾千塊都不好意思跟同行顯擺。如果就這樣下去,可能也就過上穩當的日子了,但人的欲望真的是無止境的。

那時幾個世界級的幾個大的手機生產商的產品好象並不能滿足中低層消費群的需求,於是台灣知名的芯片製造商Mt公司生產的芯片給眾多準備進軍手機製造業的家電巨頭們吃了興奮藥!那時手機的品牌多到數不清。

在這同時,那個被偉人劃了圈的深圳再次成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焦點,就因為手機!在深圳的華強北,如果說街上走著十個人,差不多有八個都是從事跟手機相關的行業的。

鄭剛幾年下來已經有將近一百萬的存款了,有一天幾個同行在一起吃飯時,大家都談起手機製造帶來的更加誘人的利潤,所有的手都指向一個地方:華強北!說起手機製造,在華強北來說簡單到什麼樣呢,那就是,你可以對它一竅不通,隻要你在方案公司選中哪款,隻要你給足了錢,它就是你的產品!

牌子的問題也簡單,你即便沒有核心技術,也可以OEM,也就帖牌,隻要你有錢,有想法,就OK.不要品牌更簡單,找好方案就行,哪款式正流行咱就仿哪種的殼子,主板照殼子再量身訂製。名字隨便起,反正工信部的牌照裏是找不到的。就這樣,幾個人合夥生產起了手機,最開始的出單讓幾個人覺得前這一步走對了,那時有印度和非洲的客商都過來訂貨,哇,國際貿易!

可第二年春天,在國家對水貨和三碼機(就是俗稱的“黑手機”)的打擊中,鄭剛和幾個合夥人幾乎血本無歸!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點。又要從頭開始,鄭剛從銀行貸了款買了翻鬥車開始搞運輸,總算又積累了些資本,哪知有一次,司機請假,鄭剛自己往工地運料,車翻了,自己差一點死在車裏!去年他終於想明白了,不再幹那些高危的行業,穩當的賺錢,於時當初的幾個合夥人又湊在一起,開了這家大型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