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一直都在讚頌英雄們的各種壯舉,但在真正麵對危險的時候,人類的本性卻還是會在第一時間選擇逃跑,以減少自己受到的威脅。由這個角度來看,英雄們能在威脅麵前戰勝自己的邊緣反應,對強大的威脅采取反擊的措施,確實值得人們敬仰。

逃跑的欲望

處於存在威脅因素的環境中時,大腦的邊緣係統會提供最為直接的應急措施。凍結反應是應急的一種手段,但當凍結並沒能讓人逃離危險時,另外一個方案就會被提出,那便是逃跑。選擇逃跑的目的非常簡單,正是為了逃離危險的環境。在發出這一指令之後,大腦會迅即調動身體的很多部位開始行動,包括血液迅速向雙腳流動,肌肉變得蓄勢待發,人體會處於一種亢奮的戰備狀態等。

這些反應是千百萬年訓練的結果,

麵對來自猛獸恐懼就像巨獸,

不在於它是否做了什麼,

它的存在,

就讓人想逃離。

的襲擊時,人類必須用全力奔跑,才能讓自己獲得生存下來的機會。因此,逃跑反應往往會顯示出人類反應速度的潛力。

生活中的逃跑方式

現代社會中的人,自然不用承受來自猛獸和大自然的太多壓力,很多時候他們都被保護在現代文明的光環之下,顯得無比安全。然而,人們依然承受著來自各方的壓力,不管是長輩、領導還是同事、朋友,都有可能激發出人類想要逃跑的想法。

通過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對當眾演講這件事,所有人的心中都會充滿恐懼。這是人類的天性所致,因此,當眾說話的人都會承受很大的壓力。隨著訓練的增多,有一些人會表現得從容不迫,成為了演講家,而有一些人則一生都不敢當眾開口說話。

觀察那些第一次登台演講的人,或者是那些被迫當眾發言的人,他們往往會顯得手足無措,腳尖總是無意識地朝著門口的方向移動。此時的他們,內心之中最大的想法就是逃跑。

因為有了現代文明的籠罩,人們想要實現自己逃跑的欲望反而更加難,因此不得不用很多其他的方式來代替逃跑的動作。雙腳的指向、麵朝的方向以及腿部的肌肉緊張,都是逃跑反應的體現,而這些反應的目的都是為了讓自己避開那些令人不適或者緊張的環境與人。

如果將“逃跑”二字換做“回避”,然後在你的生活之中進行搜索,每個人都會發現自己生活中有很多的“回避行為”。回避嚴厲的老師、回避要責罰自己的父母、回避眾人的關注目光,甚至小朋友看到一些小蟲子時轉身離開的動作,都屬於回避行為。讓自己遠離不喜歡的事物,避免可能帶來的不安全感,這本身就是一種逃跑。

阻斷行為

隨著社會經驗的增多,很多人都有意識地掩飾自己的逃跑反應,理智會強迫自己在感覺不舒適的時候依然保持著微笑,與別人的交流出現某些不愉悅時卻還得繼續,這都是不得不麵對的社會現實。而逃跑反應作為大腦邊緣係統的真實反饋信息,雖然可以被抑製,卻不會完全消失。

在一場艱難而激烈的商業談判中,雙方在報價方麵開始了激烈的爭執,互不相讓。於是,在持續很長時間的討價還價之後,談判桌上出現了各類非語言行為。有些人會不斷轉動自己的椅子,讓自己的身體朝向另外一邊,或者後仰靠著椅背,似乎在拉遠自己和對方的距離;也有些人在不斷揉自己的眼睛,或者閉起眼睛休息一會兒。所有這些行為,都是人處於有威脅因素的環境中時所產生的逃跑反應。

調整身體朝向、將身體傾向到遠離對方的一麵等行為,在反映潛意識時,屬於逃跑反應的強烈表現。而暫時地閉起自己的眼睛雖然不如以上方式那麼激烈,但微小的動作幅度不能掩蓋逃跑反應的本質。人們通過揉眼、閉眼來阻斷自己接收令自己不愉快的信息,以此來獲得短暫的安寧。有時候,用手捂住自己的臉,也是一種阻斷信息獲取的方式,雖然不能真的就此看不到自己不喜歡的人或事,但內心之中想要逃跑的欲望卻獲得了暫時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