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一、猶太人辦事策略(2 / 3)

猶太人在生活中講究規則,在商務上,他們也同樣地重視規則,典型的例子就是猶太人在經營的時候,決不偷稅漏稅,也極少做違法的事情。在猶太人看來,偷稅漏稅是可恥的行為,是一件讓人痛恨的事情。猶太人說商人和國家是有規則的,國家提供了經營的條件和管理的責任,那商人就應該履行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交納賦稅。如果大家都不遵守這樣的規則,那麼這個國家就不會存在。這個社會和國家之所以存在,是由於大家都遵守了這樣的規則的緣故。

一切的違法活動,都是對規則的破壞和挑戰,是決不可饒恕的錯誤。於是猶太人在經商的時候,極少發生這樣那樣的違法犯罪活動,他們的犯罪率之低是世界罕見的。

猶太人會搞投機,但違反他們的投機都是在國家許可範圍內的,因為沒有法律明文規定的條文就不算是違法。既然沒有明文規定那就是默認與許可,猶太人就會抓這樣的機會。而明目張膽地犯罪,就是直接地破壞,所以,尊重規則和契約的猶太人是不會這樣做的。

在一個企業中,最有效的管理莫過於那些通行的規則和慣例,通常我們叫它製度。

有一個猶太人管理著一家很大的公司,但是大家看到他顯得十分輕鬆,他經常出去考察,他不無自豪地說:“我的公司即使我一年不回來,大家也會幹自己的事情,公司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這就是規則的魅力。

對自己不利也不能違約

《塔木德》要求:“立誓之事就是對自己有害也不能反悔。”謹守此道的猶太商人奧斯曼善於從長遠考慮問題,為了信譽寧願暫時賠錢,他目光遠大的作風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0年,奧斯曼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開羅大學並獲得了工學院學士學位,重新回到了伊斯梅利亞城。貧窮的大學畢業生想自謀出路,當一名建築承包商,這在許多人看來簡直是白日做夢。奧斯曼也陷入窘境:“我身無分文,但我立誌於從事建築業。為了這種目的,我可以委曲求全,從零開始。”

奧斯曼的舅父是一名建築承包商,他曾經開導奧斯曼: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要人雲亦雲。

奧斯曼為了籌集資金,學習承包業務,鞏固大學所學的知識,便到了舅父的承包行當幫手。

在工作中奧斯曼注意積累工作經驗,了解施工所需要的一切程序,了解提高工效、節省材料的方法。一年多的實踐後,奧斯曼收獲不小,但也有不少感慨:“舅父是一個缺乏資金的建築承包商。設備陳舊,技術落後,無力與歐洲承包公司競爭。我必須擁有自己的公司,成為一名有知識、有技術、能同歐洲人競爭的承包商。”

1942年,奧斯曼離開舅父,開始實現自己成為建築承包商的夢想,他手裏僅有180埃鎊,卻籌辦了自己的建築承包行。

奧斯曼相信事在人為,人能改變環境,不能成為環境的奴隸。根據在舅父承包行所獲得的工作經驗,他確立了自己的經營原則:“謀事以誠,平等相待,信譽為重。”創業初期,奧斯曼不管業務大小、盈利多少,都積極爭取。他第一次承包的是一個極小的項目——為一個雜貨店老板設計一個鋪麵,合同金隻有3埃鎊。但他沒有拒絕這筆微不足道的買賣,仍是頗費苦心,毫不馬虎。他設計的鋪麵滿足了雜貨店老板的心意,雜貨店老板逢人便稱讚奧斯曼,於是奧斯曼的信譽日益上升。奧斯曼的經營原則獲得了顧客的信任,他的承包業務日漸發展。

1952年,英國殖民者為了鎮壓埃及人民的抗英鬥爭,出動飛機轟炸蘇伊士運河沿岸村莊,村民流離失所。奧斯曼承包公司開始了為村民重建家園的工作,用兩個月時間,為160多戶村民重建了房屋,他的公司獲利5.4萬美金。

20世紀50年代後,海灣地區大量發現和開發石油,各國統治者相繼加快本國的建設步伐。他們需要擴建皇宮,建造兵營,修築公路。這給了奧斯曼一個曆史性的機會,他以創業者的遠見,率領自己的公司開進了海灣地區。他麵見沙特阿拉伯國王,陳述自己的意圖,並向國王保證:他將以低投標、高質量、講信譽來承包工程。沙特阿拉伯國王答應了奧斯曼的請求。後來工程完工時,奧斯曼請來沙特國王主持儀式,沙特國王對此極為滿意。

“人先信而後求能”。奧斯曼講究信譽,保證質量的為人處世方法和經營原則,使他的影響不斷擴大。隨後幾年,奧斯曼在科威特、約旦、蘇丹、利比亞等國建立了自己的分公司,成為了享譽中東地區的大建築承包商。

奧斯曼講究信譽的做法,在一定情況下會使自己吃虧。但在這種情況下,吃虧畢竟是暫時的,所謂有虧必有盈,某次吃虧或經濟利益受損卻會給自己長遠的事業帶來積極的影響甚至長遠的影響。

和奧斯曼一樣,精明的猶太人相信,千金一諾是非常有意義的原則,它可以在你受挫折的時候給你必要的支持,保證你有足以東山再起的人際關係,它可以給你帶來可靠的機遇,因為你已經贏得了別人的信賴和承諾。

麵子一文錢不值

商人都重利,猶太人也不例外。他們會以“變臉術”去爭利,從沒有過半步退讓。猶太人會慷慨大方地把笑容“贈送”給他人。可在金錢問題上,猶太人會擦亮眼睛,高度警惕地瞧著。一旦進入角色,多半是斤斤計較。

商定有關價錢問題時,緊盯金錢的猶太人,態度非常認真。猶太人對每個有關價錢的問題,都會深思熟慮。對於利潤的一分一厘及契約書的形式等,也細致入微。在這些問題上,他們絲毫不含糊,即使談得滿嘴白沫也不罷休,發生激烈的爭吵也在所難免。

猶太人絕對不可容忍的是敷衍了事,馬虎大意。如果雙方意見不一致,他們的一貫作風是必須深究到底,及時決定方罷休。猶太人在探討問題、辯論是非之時是無“麵子”之說的,他們不問對方是何人,對的就是對,錯的就是錯,丁是丁,卯是卯。有時辯論甚至會演變成相互謾罵而糾纏不清。

通常,猶太人在商談時的第一天,很多時候都是不歡而散的,更不用說商談出什麼圓滿的結果。在爭吵後的第二天,猶太人一改昨天的態度,依舊笑容可掬地前來晤談,這一點不能不令人感到驚訝。他們態度轉變之快,實在令人歎服。不過,商談中他們還是以利益為重,始終不會作出絲毫的讓步。猶太人的“變臉術”,他們的理智,足以戰勝一切——在利益麵前,“麵子”算什麼,值多少錢?

為了達到爭取利益的目的,猶太人善於向對手施加壓力。他們通常使用三種方法:

(1)在進行交易時不斷保持明顯的競爭。你能得到的選擇越多越好——直到某個限度為止。到了某一階段時,為了向對方施加壓力,代替方案越多越好。

(2)經常反對對方,持續引起對方的反對和不滿。在不讓對方產生敵意的情況下,有人情味地施加壓力,同時輔以個人的關切和鼓勵,對方就會慢慢地把自己的期待降到最低。

(3)削弱對方的地位。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必須謹慎從事,操縱對方。如果能占有優勢的話,事情就更好辦了。不要害怕向對手施壓會觸怒對手,因為對方也會壓製你。當然,要連續不斷地向對手施壓,以達到控製對手,最後贏得談判的目的。

任何東西都不能摻假

猶太教關於食物的戒律嚴格規定:任何東西都不能摻假。猶太人的食品加工業就受此嚴格地製約。美國的火腿香腸十分好吃,因為裏麵沒有混入豬肉和馬肉。一旦記住這種味道,就會覺得日本做的火腿香腸難以下咽,根本不能吃。日本做的香腸裏麵加了魚肉和雞肉,而且為了增加分量,還加了很多澱粉。這樣做成的肉團子就沒有了純正的肉的味道。

庫舍規定還適用於酒類。拉比們會通過監督並且親自品嚐來確定原料的純正。無論是加工食品還是酒類,如果符合庫舍規定,都會由拉比在標牌的一角上簽上自己的名字。

《塔木德》規定嚴格禁止將酒兌水買賣。允許兌水的場合隻限於酒吧,並且是在客人知道已經兌水的情況下。但是,如果是對於酒吧和中間商,即使酒吧知道並同意中間商的葡萄酒兌水也不能買賣。因為如果這個酒吧買了這些兌水的葡萄酒,就有可能將其偽裝成沒有兌水的酒,在顧客不明真相的情況下賣出去。另外,這種兌水的酒有可能已經混入細菌,並在酒中腐敗﹑發酵,不能夠長期保存。不管怎麼樣,這種行為極大地損害了商業信用。最重要的是:在賣出之前就徹底地加強商品的質量管理,製止渾水摸魚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