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一個小商人家庭。
1922年,入金壇縣立初級中學學習。
1925年,初中畢業,到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習會計,後因家境貧寒,輟學回家。
1927年,和吳筱元結婚。
1929年,受雇為金壇縣立初級中學庶務員,冬天,身患傷寒症,經過近半年治療,病雖好了,但左腿落下終身殘疾。
1930年春,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學》雜誌發表。
1931年,經清華大學數學係主任熊慶來和楊武之的推薦,到清華大學任助理員。
1933年,被清華大學破格提升為助教。
1934年,成為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會乙種研究員。
1935年,被提拔為教員。
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習。
1938年,結束留學生活。回國後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
1939年至1941年,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寫了20多篇論文,完成了第一部數學專著《堆壘素數論》。
1946年2月至5月,應邀赴蘇聯訪問。9月,訪問美國。
1950年,率領家人從美國回到北京,任清華大學教授。
1952年,中國科學院數學所成立,擔任所長。成立計算機小組。
1953年,參加中國科學家代表團赴蘇聯訪問。
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院士。
1956年,籌備的計算機研究所成立。
1957年,論文《典型域上的多元複變函數論》獲國家發明一等獎。出版《數論導引》。
1958年,被任命為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應用數學係主任。
1960年,《運籌學》論文發表,開始嚐試將數學理論研究用於國民經濟生產實踐。
1963年,和學生萬哲先合寫《典型群》一書出版。《高等數學引論》出版。
1964年,到貴州安順等地試驗統籌法。
1965年,去西南深入工廠、農村、三線推廣統籌法。
1969年,推出《優選學》一書。
1970年至1975年,先後到北京、天津、上海、黑龍江、浙江、江蘇、河南、遼寧、河北、湖北、廣西、廣東、山西、陝西、四川、福建、貴州、雲南等省市推廣“雙法”。在大興安嶺推廣“雙法”時,第一次犯心肌梗塞。
1977年2月至5月到甘肅、山西等地做統籌運煤試驗。
1977年4月,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1978年,和王元合著的《數論在近似分析中的應用》出版。
1979年5月,到英國、法國、荷蘭、聯邦德國訪問。
197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1月,被法國南錫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1980年,應邀訪問美國。
1982年,到安徽兩淮進行煤炭開發論證。秋天,第二次患心肌梗塞症。
1983年10月,應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邀請,赴美作為期一年的講學活動。在美期間,赴意大利裏亞利特市出席第三世界科學院成立大會,並被選為院士。
1984年4月,在華盛頓出席了美國科學院授予他外籍院士的儀式,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人。
1985年4月,在全國政協六屆三次會議上,被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6月3日,應日本亞洲文化交流協會邀請赴日本訪問。
1985年6月12日,因患急性心肌梗塞而逝世,享年7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