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迷糊(上)(1 / 2)

臨近聖誕,一個高中同學突然打來電話,說打算過來爬山。

這個同學名叫楊永誠,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外號,叫做“迷糊”。外號的來源也很有意思。高中時候,有一次數學課,永誠同學正“刻苦”的攻讀一本武俠小說。正這時候,數學老師突然點他的名字回答問題。他抓緊收起武俠小說,站起來迷迷糊糊的回了一句:“幹啥。”全班哄笑。數學老師也氣笑了,訓了他兩句:“整天上課迷迷糊糊的,回答問題也迷迷糊糊的,考試做題的時候就更迷糊了,我看你整天就迷糊吧。”

從那以後,“迷糊”成了永誠同學的專屬。

其實迷糊的學習成績還是相當不錯的,畢業以後去了本省數一數二的大學,隻是平時的時候偶爾犯點兒二,偶爾迷糊罷了。

迷糊說他還有個表姐也在我們學校,爬山的時候一起去,也好有個照應。

我問了小涵,她最近也挺長時間沒爬山了,想上山看看。尤其這次還是晚上上去,去看看日出也算是值得期待的事情了。

下午五點左右,迷糊到了火車站,我把他接回宿舍。

放下東西,一起吃了點飯,喝了兩瓶啤酒,在宿舍稍微休息一會兒。

十點鍾,趕在宿舍樓門關閉之前,我們出發了。

“迷糊”的表姐給我們送來了一個“驚喜”:兩大袋水果。相對於些許的喜,驚更多一些。背著這麼重的水果上山,不能不說是對自己的一種考驗。

摘下背包,又塞進去一整掛大香蕉,十幾個橘子,幾個橙子。迷糊的書包也嫁妝了兩個菠蘿,一個大柚子。這些負重讓我對我們的前路擔憂的心情也同時加重了。

正式出發。

走了一個小時,才走到登山路的入口。

我果斷倡議大家各吃一個香蕉補充體力,一會兒上山走累了,也沒有胃口了。當然,最關鍵的是,減輕一下我的負重。

夜間登山,最大的障礙來自於能見度遠遠低於白天。我們不得不放慢速度以求盡可能的看清前麵的路。其實好多路段都是燈光的,問題在於沒有燈光的路段,你無法預測究竟什麼時候會在一段平坦的路麵上出現石階或者其他突出路麵的障礙物。

因為不是“五一”“十一”這樣的小長假,登山的人不是很多。聽周超說,“十一”的時候有同學來這裏爬山,大家夜裏一起上去。既彎不下腰也看不到路,更停不下,隻能隨著人流往前湧動,用他的原話來描述就是:“好像自己不是爬山去的,而是夾在人群中飄上去的。”

走了有一公裏左右吧,迷糊就問我,還有多久啊,應該快了吧。我不禁好笑,“快了,快走完五分之一了吧。”

好不容易到了中天門,我感覺體力尚可,隻是背著這麼多沉重的東西,背包的帶子勒的雙肩有些疼。小涵還好,畢竟一起登山好多次了,而且她隻背了一隻小背包,裝了點麵包之類的東西。迷糊的姐姐也還好,雖然以前沒怎麼登山,好在我們行進的速度不是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