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2)

70多年前,紅軍長征翻越的最後一座大山———六盤山在寧夏,紅軍到達陝北後西征的主要地區也在寧夏。在中國共產黨的曆史上,紅軍長征和西征,在現代戰爭史上都是裏程碑式的曆史事件;尤其是西征,更是促成了“西安事變”的爆發。紅軍長征與西征的過程中,在寧夏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這就是時下所說的“紅色文化”或“紅色文化資源”。

寧夏的紅色文化,除了紅軍長征、西征時期的重大曆史事件外,留下的文化遺產,應包括四大部分。

一是自然文化遺產,以六盤山為其代表。這是毛澤東用詩化的形式頌揚和描寫過的重要山脈。一首《清平樂·六盤山》,使六盤山走向全國,聞名世界。在六盤山身上體現著雙重色彩,它既是自然風光優美的山巒,吸引過漢唐帝王和文人墨客登臨,又是數十年前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和紅軍長征最後翻越的大山。

二是建築文化遺產,以西吉縣興隆鎮單家集清真大寺的原址建築、豫海回民自治政府所在地———同心清真大寺為代表。單家集,是一個回民聚居區。這裏是70多年前毛澤東等中央領導經過的地方,是非常珍貴的紅色文化遺產。毛澤東當年離開單家集後,國民黨的飛機向這裏投下了數枚炸彈,留在清真寺北廂房門、窗戶和橫木上的彈洞至今仍清晰可見,成了那個特殊曆史的見證。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所在地同心清真大寺,體現的多元文化意義,其自身就是一處建築風格獨特的文化遺存,又是1936年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時的會址。由於同心清真大寺的古老建築樣式及其久遠的曆史,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吉將台堡紅軍長征紀念碑,是三軍會師紀念地,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亭、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豫旺堡西征紅軍總指揮部舊址等,都是具有曆史意義的紅色旅遊文化建築景觀。

三是各類紅色文物遺存。紅色文物遺存主要指紅軍長征、西征時期在寧夏留下的各類實物遺存,諸如錦旗、匾額、宣傳標語、各類書籍、照片資料、生活用具等,主要分布在西吉、鹽池和同心縣。

四是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紅軍長征、西征時留下的或與紅軍長征、西征在寧夏相關的遺物,包括口述史料、紅軍西征時期的歌謠、西征紅軍的故事等。

紅軍西征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在中國革命史上卻是一座豐碑。在這個曆史過程中,紅軍一、二、四方麵軍齊集寧夏同心,紅軍的不少高級將領齊集寧夏同心,著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也在豫旺一帶作戰地訪問過,還有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馬海德……這樣一個特殊的曆史背景孕育了特殊的曆史故事。

以上這些文化遺存,再加上重大事件和重要曆史人物的敘寫,基本上記載和反映了紅軍長征和西征過程中在寧夏的詳細經曆和故事,有助於人們了解紅軍長征、西征在寧夏的那段曆史。

紅軍長征、西征過去了大半個世紀,留給後人的文化遺產,我們不但要了解和研究,而且更要保護和承傳。

紅色文化,是寧夏曆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段曆史雖然離我們不遠,但人們對它的了解仍很有限。在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倡導寧夏地域文化的今天,需要大家去係統地了解70多年前發生在寧夏大地上的這些重大曆史事件和重要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