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哈佛大學的學子都聽說過世界著名高爾夫球運動員泰格·伍茲(Tiger Woods)的故事,並從其人生經曆中獲益匪淺:
泰格·伍茲是加利福尼亞人,從小在洛杉磯地區長大。他在高爾夫球上頗有天賦,被稱為史上最成功的高爾夫球手之一。伍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他的爸爸,他在7歲時遇到的一件事,影響了他的一生。成年後的伍茲,每每想起此事都會感激他的父親!
那一天,他的爸爸因為一件事,狠狠地打了他一頓。伍茲躲在牆角裏抽泣不已,他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任人怎麼勸都不肯停止哭泣。媽媽在一旁心疼地看著自己的兒子,眼淚不時地流出來!
這時,他的爸爸走上去,對他說了這樣一番話:“孩子,如果你認為爸爸打你是對的,那哭有什麼意義呢?是在表示你的委屈嗎?不是的,你應該去研究一下自己挨打的原因,避免以後再次挨打。如果你認為爸爸打你是錯的,那哭泣更沒有意義,你完全可以告訴爸爸打錯了,以免以後再錯打你。”
伍茲靜靜地聽著爸爸的話,他決定不再哭泣,並站起來向父親認了錯!自此,伍茲深刻認識到,哭泣隻是一種無奈的表現,更是一種扯皮的表現,它不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還會讓人陷入一種毫無意義的惡性循環裏。之後,伍茲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無論遇到什麼事都不要哭,因為哭泣除了摧毀理智,一無所用!
迷戀上高爾夫球後,伍茲從球童做起,一步步踏上事業的頂峰!奮鬥當中,他不免要遇到很多困難、迷惑,但伍茲總會告訴自己:眼淚是無法信任的!
天賦極高的伍茲在高爾夫球場上,演繹了一個個傳奇故事!他迷人的微笑、他精湛的球技,讓世界人民愛上高爾夫球,愛上了泰格·伍茲。他3歲時就擊出了9洞48杆的成績,5歲時就上了《高爾夫文摘》雜誌;他在18歲時成為了最年輕的美國業餘比賽冠軍,然後又史無前例地在1994、1995和1996年完成了該賽事的帽子戲法;他至少擁有兩項世界第一——連續334周排名職業高爾夫世界第一,全球第一號鑽石王老五。
很多年前,被迫離開故鄉的匈牙利著名作家雅歌塔·克裏斯多夫,用不熟悉的法語寫下了這句話:“流淚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也就是這樣一句簡單的法語,促使其寫成了一本《惡童日記》,震撼了世界文壇。不哭泣,是強者的表現,更是勇敢的表現。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無論怎樣,問題永遠都在那裏,不會因為你的幾滴眼淚就自動消失。
勇敢的男孩,懂得在困境麵前擦幹眼淚,勇敢去麵對。因為他們知道,生活不同情弱者,唯有強者才會得到它的青睞和偏愛。
◎哈佛精英修煉要點◎
1.認識到困難的客觀性
你要明白這樣一個事實:不管你接受與否,險峻的高山仍然在你的麵前,分毫不動,不會因為你的軟弱而憐憫你半分。所以,你可以膽怯,但千萬不要一直膽怯,男孩子就應該勇敢一點。
2.學會直麵眼前的挫折
哪怕站在人群之中,麵對眾多嘲笑的目光,你也要勇敢地站起來。你必須明白,挫折是你自己的,除了可能的安慰,別人給不了你任何幫助。
3.冷靜地分析同樣重要
擦完眼淚,你要做的,便是認真、仔細地分析自身的處境,並作出選擇和行動。
看淡得失,不抱怨也是一種勇敢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優秀的人,都是不抱怨的人。他們總是會把消極的想法從自己內心中掃除殆盡,讓自己的內心充滿陽光、充滿希望。哈佛大學的一條名言中,就特別強調了陽光心態的重要性:“成功隻垂青積極主動的人,隻要你敢於擔當,勇於接受挑戰,任何艱難險阻都會變成坦途。”是的,積極一點,不抱怨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難得的勇敢。
人這一輩子,機遇難同,因緣各異,一帆風順也好,跌宕起伏也罷,抑或平淡普通,都是自己的命運。那些走過的、偶遇的、相逢的、別離的,都是唯一。無論處於何種境地,都不要抱怨世態,而要始終熱愛生活。
不貪,欲念就少;不嗔,心就易平;不求,就常知足。看淡人生的得與失,風雨後不一定有美麗的彩虹,但一定會有滿滿的日光!
羅伊家剛搬到一個新鎮子,當焊接工的爸爸就丟了工作,爸爸很賣力地四處求職,媽媽則想方設法填飽羅伊兄妹3人的肚子。很快,父母的積蓄用光了。當一切麵臨絕望時,一位附近的農民把他地裏的土豆免費供應給羅伊他們。於是,他們一日三餐吃的都是土豆:早晨煎土豆,中午烤土豆,晚上土豆泥。幾周過去了,爸爸仍然失業。進餐時的氣氛也越來越沉悶而陰鬱。
一天早飯後,爸爸推開椅子,大步流星走了出去,羅伊尾隨其後,看見他鑽進汽車,把所有的坐椅下麵都翻找了一遍。他弄到數枚硬幣,放進口袋,對羅伊說:“告訴你媽我要進城去一趟,晚飯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