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顧與解讀(1 / 1)

媒介開始於感覺,人的感覺是樸素粗糙、不穩定的。感覺是人認知外在世界的方式,從機械媒介到電子媒介,不管形式如何變化,媒介是認知的指代,媒介的目的是突破人們認知世界的時空限製。

信息是對感覺的量化、精確化,精確能夠通過符號來實現,語言、文字分別是聲音與圖形的符號,符號經過編碼、數字化趨向簡單的方式不斷提高精確性。信息打破了不同感覺之間的邊界,比如視覺與聲覺,所有的感覺都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信息來描述。信息是世界在人的認知裏的投影——信息影子,信息越來越發達,描述的內容也涉及方方麵麵,但是,再豐富的信息都隻是世界的一個角度的投影,就像每天早上梳妝鏡裏看到的自己,哪怕人們可以用信息來重新構造一個世界,信息依然隻是世界的影子。

信息是媒介指代的含義,信息的記錄、表達、複製實現了媒介的複製能力,信息的運動實現了媒介的傳輸能力。

機械媒介利用機械運動來實現信息,電子媒介利用電磁運動來實現信息。機械媒介關注的核心是傳輸速度,電子媒介的傳輸速度達到了機械能夠想象的最高限度,電子媒介從量的突破進入到質的突破:機械媒介通過運動實現空間不同區域的聯係,電子媒介則消除了空間的距離。

如果信息僅僅隻是感覺的延伸,隻是描述了世界,那信息隻是現實世界向人認知世界的單向映射,認知的世界(信息世界)與人類生活的世界(物理世界)就是分離的兩個世界。引入了第六感創作,感覺與創作形成互動,物理世界不僅映射到信息世界,信息世界也映射到物理世界,信息與現實世界融為一體,信息不僅是描述世界的工具,也是改造世界的工具,人與世界通過信息構成了閉環。

如果把媒介上升到空間的角度來思考,媒介變革的過程就是人類使用空間方式的變革過程,從農業社會麵空間、工業社會線空間到信息社會點空間,時空使用方式的不同是人類社會變革進化的基本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