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聯係型組織(1 / 3)

日常熟悉的組織,是通過物理的空間結構實現的,信息的世界裏,沒有了空間維度,所有的組織都是通過關係實現的。信息化過程中,整個世界都能夠用信息描述。信息自身是通過什麼方式組織起來的呢?零維的影子下的信息社會又具有什麼樣的組織形式?

問題與思考

1.什麼是最小信息單元和最小意義單元?

2.知識圖譜是確定的嗎?

3.大的社會結構決定於什麼?

4.如果有兩個以上的中心力,將形成什麼樣的社會結構?

5.固定組織有多個主導中心力?

影子世界描述了一個信息交流替代機械運動,看起來“靜態”的世界:每個人都各自宅著,又跟世界緊密聯係在一起。在沒有空間結構的情況下,關係取代了空間成為組織方式。

信息:意義或聯係

一段信息並非是流水賬,信息與信息之間有不同的聯係,並具有整體性。

信息是有組織的,可以從意義和聯係兩個角度來看。

信息在互聯網上呈現為數據,但是,不是所有的數據都是有效信息,有效信息需要具備最小完整性。比如要說清楚一種生物:蝸牛,用了兩個字“蝸”和“牛”,這兩個字必須放在一起,且順序保持不變才能正確表達含義,如果把“蝸”和“牛”拆開了,我們得到的不是“蝸牛”的一部分,對於獲得“蝸牛”真實含義沒有意義。“蝸牛”在描述這種生物時是一個最小意義單元。

意義單元不是僅由信息本身來決定的。再拿蝸牛舉例子,如果為了表達“蝸牛”這種生物,“蝸牛”不能再繼續分拆“蝸”和“牛”;如果為了讀出這兩個字的音,完全可以把它們分開,分別給“蝸”和“牛”注上拚音“wo”和“niu”,不過此時“wo”、“niu”各自的拚音字母不能再分拆了;如果為了實現“wo”、“niu”字母拚寫,還可以進一步拆分成w、o和n、i、u。最小意義單元不是說信息單元是最小的、不可拆分的,而是說,要表達指定的意義時信息不能再分拆,最小意義單元也可以叫作意義不可分割單元。最小意義單元或者意義不可分割單元並不是絕對的,而跟解讀的人有聯係,這裏我們再一次認識到,信息是關於主觀認知的學問,而不是客觀規律的學問。

最小意義單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次媒介指代構成最小意義單元,比如說,一張山的照片,當我們把照片作為媒介指代山時,照片是最小意義單元,不管照片裏麵有山有水還是有石頭,它們都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實現該次媒介指代。如果我們想從照片上分辨出一棵樹,那麼要分辨的那棵樹就是最小意義單元,照片上的其他要素則是可以忽略的。

當人們需要利用多個最小意義單元完成一次創作時,則說這些意義單元具有聯係,具有聯係的意義單元構成更大的意義單元,但此時,更大的意義單元不是媒介指代得到的,我們把最小意義單元和最小意義單元構成的更大意義單元都叫作意義單元,意義單元可以用於創作。最小意義單元並不是信息的最小單元,也並不是拆分之後就沒有意義,隻不過拆分之後已經無法表達拆分之前的意義。

意義單元可以由各種各樣不同的信息符號來描述,互聯網對意義單元的描述逐漸形成全球統一的標準,比如字符,有ASCII編碼和Unicode編碼,采用Unicode編碼方式,全球所有的文字都能夠采用二進製的8位、16位或者32位(對應1個字節、2個字節或者4個字節)來表示,也就是說,隻要定義了Unicode字符集,那麼所有的字符文本都能夠用Unicode編碼表示。此時,Unicode的字符是信息單元(不一定最小),最小意義單元比如“蝸牛”則可以由字符“蝸”、“牛”一起來描述。Unicode字符還可以用更小的信息單元組成,比如前麵提到的二進製編碼,二進製不僅僅能表示Unicode還可以表示圖片、音頻、視頻,我們現在看到的互聯網上的所有信息幾乎都是以二進製編碼作為基礎的。

意義單元說明兩個問題:信息單元之間是有聯係的,而且信息意義不等於各單元構成的部分之和,不能隨意拆分。信息聯係被破壞就會導致無效信息或者有害信息。

意義單元用於媒介指代,意義聯係用於創作,字符(信息單元)則是媒介的表達單位。

圖譜:實現意義之間的聯係

如果不考慮空間,信息在每個人身上順著時間展開,將呈現出什麼樣的圖形結構?

知識是意義單元的總和,個人知識是個人獲得意義單元的總和,人類知識則是全人類獲得意義單元的總和。知識以意義和關係的形式存在,如果將意義看成計算機理論圖的節點,聯係看成圖的邊,那麼知識的形態就是圖譜,我們可以利用計算機中有關圖的理論來研究知識體係,即知識圖譜。知識包含了人們對世界的所有認知,知識圖譜覆蓋了時間、空間中物體的運動與組織。

網絡可以看成是構建在二進製最小信息單元上的信息體係,拓撲結構就是二進製字符作為節點的圖。網絡節點:參與的人——用戶是沒有空間維度的,隻是一個點,節點之間交互的信息也是沒有空間維度的,隻是一個點,網絡空間研究的是這些點構成的圖譜結構,稱為網絡信息圖譜。可知,網絡信息圖譜是知識圖譜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