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四季(1 / 3)

明知不可能,也不想可能,但因為思慕而有意義。這就是青春嗎?一“你來我往”

有時候覺得二十多歲是個很讓人尷尬的年齡階段。走在街上,哥哥或者叔叔的稱呼真讓人哭笑不得。雖然貌似很平常的一個稱呼,還是讓人感覺心裏一緊。

因為這意味著自己已經徘徊在青春世界的邊緣了。

真正的青春,應該是最積極、最富創新精神和最有生氣的力量

但有多少人真正體會到了青春。

王小藝改變了,改變了以前在生活中的脆弱和缺乏生氣。雖然他也很多人都有的迷茫、貧困和默默無聞,同樣忍受著喧囂過後的浮躁與不安·······。

但他卻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新的認知。什麼樣的性格與品行,什麼樣的理想與追求。

特別是在他體會到了愛情那種虛虛幻幻而又實實在在的感覺。甜蜜而幸福!

而王雨辰眼中的“**絲”級別的王小藝,早已經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脫離了“低級趣味”的有誌青年。時不時請教來的戀愛經驗,渴望著幫他也打通這“任督二脈”,整的王小藝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仿佛他是什麼戀愛高手,深諳此道一樣······

不過逮著調侃的機會,王小藝自然不會放過。平時還唇槍舌戰呢,更何況還是王雨辰自己送上門的呢!

而且長於言辭,精於辯論王雨辰在這樣的事情上也絕對不如王小藝。因為,到目前為止,徐婕同學還覺得他王雨辰本來就口齒不靈、不善言談呢!

一天,又就徐婕的問題向王小藝來求教了。結果碰了一鼻子灰。

王小藝理直氣壯的說:“我可沒忘啊,誰丫拿著厚厚的一本曼徹斯特的《光榮與夢想》在那跟我扯,說什麼“1940年,美國還徘徊在戰爭的邊緣,法國已是黑夜茫茫,而那一年的英國也隻剩下大約三樣東西:皇家空軍的勇氣,丘吉爾的的聲音,莎士比亞的一句遺言:“我們英國從來不曾跪倒在征服者的腳下!”所以說,小同誌不要著急,該來的總是要來滴,就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可避免、但二戰的結局也不可改變一樣,在追尋梅梅的道路上,你應該堅信自己會越走越遠的········”。

王小藝接著說:“現在呢,這本大作我已經拜讀過了,那麼就你和徐婕同誌的若幹問題,我坦誠的還您一句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及其夫人埃莉諾合葬的碑文:

“Theonlythingwehavetofearisfearitself.”!

即“我們唯一引為恐懼的,隻是恐懼本身”

所以,哥哥你大膽的往前走、往前走,莫回頭·······”。

說到後邊就開唱了,眾人趕緊止住。

王雨辰無奈,爬回自己的床鋪,獨自看書去了。

本來也沒什麼“經驗”可談,還是得看自己表現。

雖然也在拿著一頁頁的翻看,可王雨辰的心思早就不在書上了。他想起了一些往事······

二往事隻能回味

那是高二剛開學的第一天,宿舍的同學都在忙著搬自己的東西。因為高二分文理科,住了一年的兄弟們要分開了。一年的時光多少有些讓人不舍,阿峰倡議道:大家要分開了,一定要出去聚一下。一夥人就一窩蜂的出去了,“豪言壯語,理想、抱負,”是一陣的侃談!但是光顧高興,卻沒了時間觀念。

第一天的晚自習他就遲到了。獨自抱著厚厚一摞書往自己的新班級奔去。

結果跑的太急,人還沒到教室,書就先摔門而入了。

這就是他給新同學的第一印象,包括徐婕。

因為這件事已經過去了三年多了,還被徐婕同學津津樂道著呢!

對於王雨辰來說,

新的班級,就是新的壓力;

新的對手,就是新的目標;

可數理化都不弱的他,唯獨英語“英語”瘸腿,每次都被別人拉下幾十分。所以,很難在總成績上取得優勢。為此英語老師找他過好多次。苦口婆心的教導,你可是很有前途的啊,不能耽誤在我手裏····雲雲

並把一個寫著娟秀字體的女生的試卷給了他作樣卷。不用說,這就徐婕同學的卷子。

從陌生到熟悉,再到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在歲月的河流中,兜了一大圈子,才終於有機會——能夠輕聲一語(仿)

可是生性木訥的王雨辰從來不熱衷於主動交友。所以開學半年,連男生都沒全認識呢,何況是女生!

而徐婕則不同,她成績好,人緣也好,放佛跟誰都能“打成一片”。

同樣也是一個優秀的女孩,同樣讓我朋友從最初的好感,發展到後來的喜歡。

不過王雨辰自然小藝子那麼幸運,能和心中的女神朝夕相處。他隻是默默在一邊關注著她,在意著她。

怎麼能忘記,

裝作視線無意地掃過,卻在悄悄觀察她學習時專注的神情;

假意漫不經心的路過,卻頻頻回望她在校園裏踱步的身影。

雖然在一個班,可他們的生活並沒有什麼交集。

記得有一次,徐婕發燒挺嚴重,但卻她還是堅持學習著,不為生病請假而缺課。因為幾節課足夠她拉下很多東西。她覺得自己耽誤不起。

一切都是在為高考而努力啊·····

課間的時候,大家都在她身邊噓寒問暖。

他沒有動,一直埋頭忙自己的事。到放學的時候,他像往常一樣沒有走,因為他習慣晚一點去食堂,這樣可以避免人多的擁擠。可是當抬頭時發現,徐婕也沒有走。好友幫她打飯去了,自然讓她歇著別動。

王雨辰在心裏一遍遍的問自己,是自卑嗎?

為什麼連走上前去,關心一下的借口和勇氣都沒有。

後來,他們的關係一直沒有改變。甚至連朋友都算不上。就這樣到了畢業。王雨辰覺得他們以後都沒機會再見麵了。

人生這趟列車,總有人在不斷的上來和離開。但根據著名的‘鄧巴定律’:隻維持與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大約150人的“內部圈子”,而“內部圈子”好友指一年至少聯係一次的人。

其揭示了一個人的一生能交多少位朋友大約隻有150位。

所以用不了多長時間,估計徐婕同學就會被排除在這150人之外了!

三生活的可愛之處

第一次意外知道他們在千裏之外求學的異地相遇。徐婕在聊天時說的那句,“興奮死了都····”一直回蕩在他的腦海,很少在網上發狀態的他,興奮的寫到:“生活中總有些許意外的驚喜,這就是生活的可愛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