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是指有岩石組成的固體外殼,是地球固體圈層的最外層。海洋地殼約占地球表麵的2/3.
板塊學說認為,海洋地殼是在中洋脊處產生的。由地函冒上來的熾熱岩漿與海水接觸,會迅速在海床上凝結成枕狀玄武岩。薄層的玄武岩形成了最新的海洋地殼。當新的地殼在中洋脊處形成,它會把早期形成的地殼推向兩側,從而海洋地殼得以持續擴張。被推開的地殼逐漸冷卻、增厚,因而,海洋裏離中洋脊越遠的地殼,其厚度、年齡就越大。
海洋地殼形成以後,跟隨板塊的移動離開中洋脊,海洋沉積物開始堆積,除了經由大氣、海水流動帶來的陸上沉積物,還有大量來自海中的生物沉積物,不過沉積物的厚度十分有限。海洋地殼與大陸靠近時,陸源沉積物就會越來越多。
據人們目前的了解,地球表麵上海洋地殼的年齡最老的也不過200萬年,這是因為海洋地殼在海溝的地方又隱回地球內部了。環太平洋帶的許多海溝扮演著海洋地殼生命終結者的角色,海洋地殼在這裏完成其生命過程。
海洋地殼是岩石圈的組成部分,主要由密度較大的矽鎂質岩石構成,偏向基性,與大陸地殼相比,矽酸鹽成分較少,密度較大,平均密度約3g/cm,大陸地殼為2.7g/cm。由於密度較大,根據地殼均衡學說,海洋地殼無法像大陸地殼那樣在地幔上浮得很高。
海洋地殼主要組成物質是玄武岩,海洋地殼的厚度約在5~10公裏之間。在中洋脊由深部岩漿加進來,所產生的是為海洋板塊,在淺部都是玄武岩,深處則是輝長岩。
在海洋地殼上,要屬太平洋海板塊最大,其他的均是一些較小的板塊。
根據海底擴張學說,海洋板塊會以每年2厘米的速度向外部擴張,直到與大陸板塊邊緣相交,由於海洋板塊較重,會隱沒到大陸板塊之下,產生聚合板塊邊緣。聚合板塊邊緣由於兩種不同性質的板塊碰撞,會不斷地擠壓,不斷地累積變形能量,直到超過岩石所能承受的極限,就會將累積的能量在瞬間爆發出來,形成地震。這種巨大的碰撞力量,使聚合板塊邊緣產生許多淺至深的、逆衝斷層(擠壓作用)式的大地震。海洋板塊沿著隱沒帶,俯衝下插到大陸板塊之下約700公裏,才會與周圍的物質同化,因此,最深的地震可發生在700公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