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是由風暴或者海底地震而造成的,主要表象就是出現海麵惡浪並伴隨有巨大的響聲。海嘯的破壞力非常大,是地球上最強大的自然力。
海嘯
海嘯一詞來自於日語“津波”,即“港邊的波浪”,“津”就是“港”的意思。同時顯示了日本這個國家經常會遭遇海嘯的襲擊。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動都可能引起海嘯。海底發生地震,因震波的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的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就是海嘯,他帶來的巨浪甚至能將沿海地帶全部淹沒。
目前人們對海嘯、地震、火山等大的自然災害隻能通過觀察和預報,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而盡量將損失降到最低,但不能阻止其發生。海嘯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裏氏地震規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嘯的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因此即使在海底附近的傳播也不會受到阻礙,即無論海洋的深度有多大,海嘯的波總能傳播出去。海嘯在海洋的傳播時速在500~1000公裏,而相鄰兩個浪頭的距離也可能遠達500~650公裏,當海嘯波進入陸棚後,由於深度變淺,波高突然增大,這種波浪運動所卷起的海濤,振幅即海浪的高度可達數十米,並形成巨大的“水牆”。
由地震引起的波動與海麵上的波浪不同,一般海浪隻在一定深度的水層波動,而地震所引起的水體波動是從海麵到海底整個水層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發,土崩及人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嘯。此外,隕石撞擊也會造成海嘯,“水牆”可達數百米。隕石造成的海嘯不一定隻發生在地震帶上,它能在任何海域引起海嘯,但是隕石造成的海嘯是千年一遇的。
海嘯產生的海浪或海潮與風引起的浪或潮的差異是很大的。微風吹過海洋,泛起的波浪相對較短,相應產生的水流僅限於淺層水體。猛烈的大風能夠在遼闊的海洋卷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仍然不足以造成深海的震動。潮汐每天席卷全球兩次,它產生的海流跟海嘯一樣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嘯並不是由月亮或太陽的引力引起的,即與潮汐的形成原理不同,它是由海下地震推動而產生,或由火山爆發、隕星撞擊、或水下滑坡所產生。海嘯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夠超過每小時700千米,可輕鬆地與波音747飛機保持同步。雖然速度快,但在深水中海嘯並不危險,低於幾米的一次單個波浪在開闊的海洋中其長度可超過750千米這種作用產生的海表傾斜如此之細微,以致這種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經意間就過去了。海嘯是靜悄悄地不知不覺地通過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淺水中它會達到災難性的高度。
發生海底地震的時候,海底的底層會發生斷裂,不同地帶的地層會在頃刻間劇烈上升或下沉,從而使從海底到海麵的整個海域出現強烈“抖動”。這種“抖動”與平常所見到的海浪大不一樣。海浪一般隻在海麵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動的振幅隨水深衰減很快。海底地震造成海域的抖動能引起整個水體的波動,這種波動所蘊含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
海嘯掀起的狂濤駭浪,高度能達10多米到幾十米不等,形成“水牆”。另外,海嘯波長很大,可以傳播幾千公裏而能量損失很小。根據以上的分析,一旦海嘯有登陸的機會,“水牆”就會湧上地麵,對沿海地區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
水下或沿岸山崩、火山爆發也是引起海嘯的重要因素,從而形成一種災難性的海浪。在一次震動之後,震蕩波在海麵上以不斷擴大的圓圈,傳播到很遠的距離,正像卵石掉進淺池裏產生的波一樣。破壞性的地震海嘯,隻在出現垂直斷層、裏氏震級大於6.5級的條件下才能發生。海地地震會引起海底地形的驟變,變形區域附近的水體會產生巨大的波動,海嘯就是在這種波動中誕生的。
海嘯巨波的傳播速度和他帶動的海水的深度是成正比的。太平洋水域的海嘯的傳播速度一般是每小時300~100公裏。海嘯不會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災害,正在航行的船隻甚至很難察覺這種波動。海嘯發生時,越在外海越安全。但一旦海嘯進入大陸架,所帶動的海水深度會驟降,它的能量是一定的,因此波高會在瞬間變大,一般可達20~30米,這種巨浪帶來的災害是毀滅性的!
海嘯來襲之前,海潮為什麼先是突然退到離沙灘很遠的地方,一段時間之後海水才重新上漲?
海嘯發生前期,海岸上的人會發現海麵下降了,一般是因為,首先到達海岸是海嘯巨浪的波穀。而波穀就是波浪中最低的部分,它如果先登陸,海麵勢必下降。同時,海嘯衝擊波不同於一般的海浪,其波長很大,因此波穀登陸後,要隔開相當長一段時間,波峰才能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