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注重飲食,養護心靈——用合理的飲食調整心態(2)(1 / 2)

喝茶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好處,尤其是清淡優質的茶,飲後清心消火,醒腦益智,頗有裨益。《神農本草經》載:“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華佗在《食論》中說:“苦茶久食益意思。”《本草綱目》中稱“茶利小便,能增強心腎之功能”,“茶主治喘急咳嗽,去痰垢”。《養生隨筆》中說:“飯後飲之,可解肥濃。”正由於茶具有生津止渴、消暑退熱、明目輕身、化食解膩、利水解毒的功效,加上茶味香色美,入口舒快,因此,家家飲茶,以茶待客,已成為我國人民由古至今的傳統習慣。

茶葉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茶葉主要成分是茶素、單寧、蛋白質、氨基酸、醣尖、脂肪酸、維生索、礦物質和葉綠素等。飲茶可使中樞神經興奮,振奮精神,消除疲勞,還能擴張血管,改善血循環,確有強心利尿之功效。最近發現茶葉中所含有的“茶丹寧”能加強毛細血管管壁的韌性,強化血管,維持毛細血管的正常滲透性,防止壞血病,並能調節甲狀腺的功能。茶中的揮發油和鞣酸有幫助消化的功能,喝茶可以解膩就是這個道理。此外,醫學上可用濃綠茶治痢疾,用陳細茶去鉛毒,起到解毒、殺菌等作用。由於茶中含有微量元素氟,對防齲齒、老年骨質疏鬆也有幫助。茶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因此又是體外維生素補充來源之一。近年來人們對於飲茶與健康的關係甚為重視,不少學者發現長期喝茶的人,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病率較低,長期飲茶還能使血壓和膽固醇下降。台灣大學一位教授通過研究,認為喝茶可以防癌,尤以烏龍茶效果最好,而且沒有副作用。

茶葉對於疾病的防治作用範圍非常廣泛,以上所述,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及醫藥研究領域的深入,對茶葉的藥用將有重大的突破。可以預料,茶葉的防治身心疾病範圍更加廣泛,正如唐代著名藥物學家陳藏器在其不朽著作《本草拾遺》中所說的:“茶為萬病之藥。”

吃水果可調節心身健康

也許你很難想象,吃水果與人的心理狀況還有關係。但實際情況的確是這樣,根據自己的心理狀況,有針對性地吃些水果或其他食物,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經常情緒緊張的人,平時適合多吃些顏色鮮豔、酸甜可口的橙子和柑橘。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橙子或柑橘類水果所發出的氣味有助於減輕人們的心理壓力,緩解緊張的情緒,尤其對女性影響更大,對男性作用不大。

患憂鬱症的人應多吃獼猴桃。一顆獼猴桃能提供一個人一日維生素C需求的一倍多,因此它被譽為“維C之王”。獼猴桃中所含的天然肌醇有助於人的腦部活動,能夠幫助憂鬱的人走出情緒的陰影。

整天愁眉苦臉、情緒不佳的人應該適當多吃些香蕉。在歐洲一些國家,香蕉被稱為“快樂之果”,因為它所含的泛酸成分是人體的“開心激素”,能夠幫助減輕人的心理壓力,解除憂愁,讓人開心樂觀,增添笑容。每天睡前吃根香蕉的話,還有鎮靜安眠的作用。

有些人非常害怕交際,不敢對著人說話,大多數屬於神經質兼冷漠型,平時應該多喝些果汁加蜂蜜,或飲少量的酒,可以緩解這類症狀。

情緒不穩、易怒的人大多是因為長期缺鈣所造成的心神不足,平時應多吃些含鈣質豐富的水果或其他食物。

膽小怕事的人,主要是由於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因此平時應多吃些含這類維生素的水果或其他食物。同時也是由於食酸性食物過量,如肉類食用過多,也應多吃些瓜果蔬菜來代替肉類和脂肪。

喋喋不休的人,大腦中缺乏B族維生素,導致整天嘮嘮叨叨,應多食粗糧、果蔬,或牛奶加蜂蜜,常飲用會有好轉。

傳統養生理論認為,多食各種水果有益身心健康,但水果中不同的屬性、滋味和顏色,對養生有著不同的功效。選擇適合自己的“果療”,調節心理,保持健康,就需要認清色味食水果,在充分了解水果的四性、五味和顏色後,有選擇地食用才對身心健康有利。

1、辨水果四性對症進食

水果的四性即“寒、涼、溫、熱”四種屬性,而介於寒熱之間的則為平性。根據自身體質,可以有針對地來選擇適宜食用的水果。比如:熱性體質的人不宜吃太多熱性的水果。

①寒涼性水果

可清熱降火氣,使人體能量代謝率降低,降低熱量。其代表水果有柚子、梨、甘蔗、香蕉、柿子、橘子、椰子等。適合熱性體質、熱性症狀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