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調整心情,寧靜致遠——對心理疾病的調適(4)(1 / 2)

多疑人的思想一般都存在偏差,一旦對對象產生疑點,就會縮小信息提取的範圍,並且隻在那些自己假定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判斷和推理,結果隻能是疑心更重,“疑雲重重”。

要知道,在懷疑別人的同時,也是在懷疑自己。因為多疑,使自己猶豫,不能果斷地處理問題,而錯失良機。

人總是被多此一舉的多疑心理折磨得煩惱叢生:因為多疑,失去了很多發展的機會;因為多疑,失去了朋友的理解與幫助;因為多疑,自己的性格變得離奇古怪,最終被身邊的人拋棄。

多疑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曆來是害人害己的禍根。一個人一旦掉進多疑的陷阱,就會處處神經過敏,事事捕風捉影,對他人失去信任,對自己也同樣心生疑竇,損害正常的人際關係,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

多疑常常是缺乏事實依據地起疑心,在很多時候也缺少邏輯思維。有很強多疑心理的人常常隻憑借個人的主觀猜測,以自己的主觀想象來猜度他人。他常常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看到的人全是虛偽的、醜惡的。

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他會處處小心別人,提防別人,戒備心很強,有時還會口是心非。有多疑心理的人很敏感,他會把別人的揚眉說成是看不起他,會把別人的撇嘴說成是討厭他,別人一句不經意的話,經他一說就會矛盾重重,認為是在說他的壞話。總之,多疑的人認為別人的一舉一動都是對自己的侵犯,對別人的一言一行都耿耿於懷。於是,無中生有、捕風捉影、吹毛求疵,破壞了人際的正常交往。

多疑心理最終傷害的還是自己,那些人活得很累。它既要對付被自己誇大的“敵意”,又要安撫自己內心由此而導致的痛苦,身心受到很大的消耗與折磨。而且,由於經常疑神疑鬼,對朋友,會破壞純真的友誼;對家人,會妨礙感情的發展;對夫妻,會促使矛盾的積累;對同事,會降低工作效率。

總之,一旦有了多疑心理,就會為自己的生活設下一個又一個的陷阱,使自己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多疑心理束縛了人的交往欲望,失去了交朋友的機會和快樂,使自己與世隔絕,這會愈來愈孤僻。多疑者的孤立,不僅不會博得他人的同情,也沒有人願意安慰他、勸導他,而且還會導致多疑者懷疑自己的人格魅力,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懷疑自己活著的意義。這是很危險的。

那麼,應該如何克服社交多疑心理呢?

1.培養自信心

每個人都應該發現自己的優勢,培養起自信心,相信自己會與周圍的人融洽相處,一定會給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這樣,就可以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充滿信心,而不再擔心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受到不好的評價,也不會輕易懷疑別人是否會挑剔和有意為難自己了。

2.堅持“責己嚴,待人寬”的處世原則

一般而言,疑心重的人對自己的要求不高,對別人卻要求苛刻。倘若沒有對別人過高的要求,就不會把別人的言行變化看得那麼重要,許多的猜疑也就失去了滋生的基礎。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與對別人的苛刻相伴的是對自己的遷就。如果對自己要求嚴格,就不會懷疑別人的言行是否對自己不利,也決不會疑神疑鬼,庸人自擾。

3.當懷疑產生時,應立刻找出原因

在懷疑還沒有產生時,要冷靜地思考一下,對正反兩方麵的信息進行質檢。比如,“疑鄰偷斧”中那個樵夫,如果在丟斧後能冷靜回憶一下:是忘在了山上,掉到了路上,還是放到哪個角落了。如果再能找一找,或許就找到了。那麼,他對鄰居的猜疑就不會發生。在現實中,如果你的猜疑被揭穿了,有時候連你自己都會覺得荒唐可笑。

4.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在生活中,一個人難免遭到別人的非議,從而對別人產生誤會。這是正常的。如果別人故意製造謠言來詆毀自己,那麼也不必在意,不要與那些風言風語糾纏不清,隻要自己認為是對的,是崇高的,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這樣,不但精神獲得了解脫,而且疑雲也會煙消雲散的。

人是社會性的,注定是要與人交往的,如果因為多疑而與世隔絕,那是自欺欺人,得不償失的。要知道自己並非完美無缺,別人又怎麼能不說?自己並非渾身是錯,又何怕別人指點?自己也許並非是重量級人物,別人也許對自己並沒有注意或有什麼想法。大膽與人交往吧,多些信任,少些猜疑,生活就充滿交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