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離異者鑒於前次婚變的經驗,再婚時更加小心謹慎、求全責備,寧缺勿濫。有的離異者坐等“天上掉餡餅”,采取被動守候和觀望的態度,等待心中的“白馬王子”向自己求婚,這類人以女性居多。
還有些離婚者之所以不敢輕易動再婚的念頭或遲遲不能邁出再婚這一步,主要是由於過分考慮了再婚對孩子的可能影響,特別是給孩子帶來的消極影響,以及孩子對自己再婚的反對態度。
……
離異後再重新選擇配偶,本身並沒有錯,要勇敢邁出傳統和固有經驗的束縛,大膽地尋找自己的幸福歸宿。那麼,應如何調適再婚者的心理呢?
首先,要克服對異性的偏見,要懂得人與人之間是有差異的。並不是所有的異性都像你的前夫或前妻那樣令人失望,這個世上還是有很多優秀的男人和女人的,隻是遇到的時間錯了,或還沒有遇到。但在再婚擇偶前,要盡可能多地收集有關對方的各種信息,這樣有助於準確認識對方。
其次,對再婚家庭生活也不要期望太高。無論是初婚,還是再婚,家庭生活的道路都不是用玫瑰花鋪成的,常有荊棘和坎坷。因此,在再婚擇偶時要把再婚擇偶的基本條件放在人品好、誌同道合上。隻有這樣的再婚配偶才能與自己同呼吸、共患難,經受住各種嚴峻考驗。至於其他條件隻能放在一個比較次要的位置上。
再次,積極進行正當的異性交往。離婚者積極與異性交往,可以為自己選擇合適的再婚配偶創造很好的條件。隻要自己與異性的交往是有禮有節、適度大方的,那麼就不要為別人的非議和中傷所左右,勇敢將自己與異性的正當交往繼續下去,並從中尋覓到屬於自己的愛情。
最後,不要讓孩子成為再婚擇偶的障礙。如果孩子對自己再婚持消極態度,則可以請孩子信賴的親友、老師來說服孩子。另外,在自己的再婚條件中,可適當加上一些諸如再婚配偶是否喜歡孩子、是否與自己孩子合得來等條件。
再婚後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引起心理衝突,這是正常現象,再婚者不必為此背上沉重的包袱,而應以積極的心態去尋求各種心理調適方法,盡可能地減輕乃至消除再婚後的各種心理障礙。隻要夫妻雙方按照“長相知,不相疑”的原則來協調彼此的關係,那麼就是再婚,也能擁有“琴瑟和鳴”的融洽感情。
別讓不良情緒影響親子關係
天真的孩子可能會經常犯一些小錯誤,如果家長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時不時用情緒化方式教育孩子,比如大罵、罰跪、不讓吃飯等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必然適得其反。對孩子太情緒化,會摧毀孩子幼小的夢想。做一個善良的家長,要培養優秀的孩子,不良的情緒不應該出現在你與孩子之間。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鄰居或者是路人在訓斥自己的孩子,甚至大打出手,殊不知,一個幼小的心靈就這樣被摧殘了。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孩子的成長不是打出來的。可能很多人對此還不理解,在中國“不打不成器”的傳統家教觀念根深蒂固。很多家長認為,如果不打就沒有辦法教育孩子了。
可見,選擇情緒化方式來教育孩子的家長還是很多的,他們總認為“打是親,罵是愛”。還有很多家長在“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觀念支配下,總是對孩子不厭其煩地說教、叮囑、責罵,整天喋喋不休,以為隻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刻骨銘心”。但這些父母並不知道他們已經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嚴重的還可以導致心理畸形。而且打罵孩子在很多情況下並不能起到教育作用,反而會更加重孩子的壓力,導致負麵影響。
在發火之前,不妨按捺一下自己的情緒,暫時避開現場,等心平氣和了再好好同孩子談一談。在家長的心中要時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才能使對孩子的教育達到最好的效果。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導,而引導的前提就是和氣。做一對善良的父母,這樣在同孩子的交流中會收獲更多的成功。
孩子不是成人,他會經常犯錯誤。作為父母應該允許孩子有犯錯誤的權力,這是孩子成長中必須經曆一道道關口,而對於這些錯誤,我們不能動不動就棍棒上陣、拳腳相加、輪番打罵,即使再聰明的孩子也會被打傻的。父母“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要知道鋼是“煉”出來的,而不是“恨”出來的,父母應該收起你們的棍棒,給孩子以更多的寬容、理解和愛心。
做父母的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管你心裏有多大的煩惱,當你踏進家門時,千萬不要隨意發泄給你的家人,特別是你的孩子。你要盡量給他一個笑臉。因為你的情緒會影響孩子,你的壞心情會使孩子的心情也變壞。特別是母親的情緒狀態、做事方式會在孩子心中留下很深的影響。你想把你的孩子塑造成什麼樣的人你就必須努力使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童年時代的安徒生在溫馨的家庭環境中訓練自己的童話靈感,培養自己的童話天賦,熏陶著一顆善良、樸實又充滿幻想的“童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