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道理,對於心理疾病患者,也要強調他們需要增強有關心理疾病治療“結果的知識”。“生物反饋”就是借用控製論等所使用的“反饋”這個名詞的含義,根據動物的操作條件訓練原理,推廣運用到人類的一種心理醫學技術。其實,我們把生物反饋說得通俗些、簡明些,就是通過巧妙地控製人的精神來控製人體。也可以說,自己可以了解和控製自己的生理機能。生理心理學家指出,在人體的整個係統中,有一種生理活動,它可以調整其他活動,可以把它叫做“自我調整裝置”,也就是返回神經傳導的“反饋裝置”。比如說,當人們的情緒活動發生改變的時候,人們的機體內部也會相應地出現內分泌的相應變化,會引起相應地反饋性的調整作用。正是因為經過影響或者改變人們的情緒活動,可以引起人們生理上相應地反饋性的調節作用,因此,用影響或改變心理疾病患者的情緒的辦法,就可以治療心理疾病。
所以說,生物反饋療法要想收到療效,就需要病人必須能夠和他想控製的某種身體功能的節律,取得平衡協調。比如說,很多哮喘病人對塵土、花粉或煙霧等刺激物敏感,經過試驗證明,這種“敏感”大部分是由自己神經緊張所造成的。經過反饋“醫療”後,他們的哮喘病可以治療好一大半。這就是說,哮喘“反應”至少有一部分,而來自心理上的主觀“原因”是主要的,更談不上是生理上的痼疾。
由此可見,身心疾病很多是導源於心理上的不健康。尋找出心理致病的因素,讓這些“患者”,通過“反饋”作用,幫助他挖掘原因、發現信心、鞏固信心、提高信心,那麼,很多身心疾病會“奇跡”般地治愈。
臨床實踐證實,用生物反饋方法治療心髒、大腦、肌肉群以及和循環係統有關的身心疾病,雖不能完全根治,但也可大部分予以控製。
運用“係統脫敏法”矯正失常行為
係統脫敏法的理論依據是學習心理學。學習心理學認為,人類的神經過敏不是先天的,而是後天學習到的,是每個人在生活中經過摹仿、暗示等學習而形成的。“過敏”既然可以由學習而得到,那麼也就可以再經過學習而消除它,脫掉它。因為敏感說到底,隻是人們主觀上的一種感覺,一種過於敏銳的感覺罷了。
係統脫敏法的一般做法是:先用輕微的較弱的刺激,然後逐漸增強刺激的強度,使行為失常的患者逐漸適應,最後達到矯正失常行為的目的。比如說,孩子怕小貓、小狗、小白兔等一些小動物,可以讓孩子,先從遠處觀望這些小動物,然後讓他逐漸靠近,並且試探著撫摸這些小動物,最後,孩子就會高興地把這些小動物抱在懷裏。又比如,對於喜歡挑食的孩子,可以慢慢地給他從少到多地,加進他不喜歡吃的食物,用這種方法就能逐漸改掉偏食、挑食的毛病。
係統脫敏法的優點,是它可以讓人在神經比較鬆弛、情緒比較輕鬆的狀態下,在不會產生焦慮、緊張的同時,逐漸克服、糾正原有的失常行為而改變為正常的常態行為。
係統脫敏法,現在被廣泛地應用於臨床醫療上,並取得了比較明顯的療效。例如,美國精神病學家雷克斯倫,就用係統脫敏法治愈了一些有變態反應的食物過敏患者。比如有一個男孩每當吃香蕉時,就有多動性的表現;另一個女孩由於對動物蛋白質過敏,而經常發生驚厥。雷克斯倫對他們采取逐漸增加食用量的辦法,來降低這兩個孩子對食物的過敏,結果成功地治愈了他們的過敏反應。
一般來講,對於正常的人,使用係統脫敏法往往顯得不太靈驗。不過,對於那些容易接受別人的暗示,和喜歡摹仿別人行為的人,還是很有效應的。一位精神病學專家,他用係統脫敏法,治好了許多女性被蛇、壁虎以至於毛毛蟲所驚嚇,而引起的種種心理失常和行為失常。因此說,對於神經比較過敏或神經比較脆弱的人,也是適宜用係統脫敏法來矯正某些行為失常的。
運用“憚惡修改法”矯正癖好
這種心理治療的方法,和前麵談過的“係統脫敏法”相反。它不是一種“和平方式”的自然的、緩和的心理療法,而是一種“武力方式”的帶有強製性質的心理療法。對於治療某些心理疾病,特別是矯正某些不良的癖好來說,“憚惡修改法”是一種頗有效益的療法。
什麼叫做“憚惡”呢?“憚”就是畏懼、害怕的意思,“憚惡”就是怕惡的意思。這裏講的“惡”,不僅僅是壞、惡劣,而且還有凶猛、厲害的意思。因此,所謂的“憚惡修改法”,簡單來說,當下定決心要消除某一種行為,比如說,戒煙、戒酒,把引起眩暈的藥物或嘔吐劑放在酒、煙中,用這樣的辦法來引起痛苦或不快的反應,給予自己的欲望以強烈的刺激,從而抑製感覺,接受抑製的行為。
憚惡修改法,通常用來矯正人們的種種不良癖好。但是,這種方法的缺點不少,局限性也比較大,因為它偏重於痛苦的懲罰,是通過強烈的、不愉快的懲罰性活動來矯正異常的行為。刺激如果過強,治療者受不了,甚至會引起其他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疾病,例如嘔吐、頭暈、恐懼、焦慮等等;但是,如果刺激太弱,效應又不顯著。
在生活當中,會吸煙、能飲酒的人很多,為了改掉這種癖好,很多人不需要使用憚惡修改法,也可把多年抽煙、喝酒的習慣改掉。那麼,他們用的是些什麼“方法”呢?這就是用意誌和毅力。可是話又說回來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單憑“意誌”和“毅力”來改掉癖好的。因此,對於個別人來說,如果使用毅力加上憚惡修改法,改掉這種不良癖好的收效就會更大些,也許就能更徹底地解決不利身心健康的“老大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