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顧雋走進宴上,就看到一群環肥燕瘦的美人兒給他請安。
“臣妾參見皇上,皇上萬安。”
各路鶯鶯燕燕的聲音和起來分外動聽。
顧雋看著專屬自己的一群美人兒,自然是心情大悅:“起來吧。”
“謝主隆恩。”
顧雋隨著眾人請安聲走到階上端端地坐下,卻也有一些膽大的妃嬪對上頭的顧雋暗送秋波。顧雋不以為然,可是坐在他旁側的皇後可是看得一清二楚。
這群不讓人省心的小蹄子!在她的宴會上就敢勾引皇上!
不過讓她舒心了一些的是,皇上真的親臨了這次她舉辦的賞菊宴,也算是給她長臉了。
“菊宴?”顧雋看著下頭的幾盆秋菊,“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這句朕還記得是屈原的一句詩呢。”
“皇上果然是精通詩書,臣妾自愧不如。”皇後笑吟吟道。
“談不上精通,不過是略懂一二罷了。”顧雋雖然聽著恭維,卻也沒有顯得多愉悅,平淡回道。
自打皇上駕臨之後,氣氛頓時活躍起來。甚至有人自薦表演節目,這在一幹高位妃嬪裏覺得真是掉臉子。跟個戲子似的在大庭廣眾之下賣弄,若是當做閨房之樂也就罷了。可是偏得拿出來,她們自然是瞧不上的。
見到顧雋默許之後,這種勁頭顯得更足了。一會兒你寫詩作畫,一會兒她彈琴唱曲。
當然,此中顯得最為打眼的自然是瑤采女。
瑤采女自從被冊封之後,一直呆在承乾宮吟秋軒裏頭。而顧雋似乎自從冊封了她之後,就將她給忘記了,不記得有她這麼一號人了。
被冷落了這麼多天,就算她有著封號能夠安慰自己一下,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所以這次她打定主意,就算被當做出頭鳥也好,她不喜歡那種被人漠視被人遺忘的感覺。
水袖舞講究身韻合一,身姿搖曳,神韻必備,技法神韻都十分重要。由此可見,這瑤采女還是下了功夫去練的。
水袖揚,蓮履移,隻見舞回風。柳腰折,鶯聲囀,曲盡姿嫋嫋。
水袖最重要的無非就是兩個“力”相輔相成,才能展現最佳的美感。多一分嫌不夠柔美,顯得多餘、牽強,少一分又嫌揚不起來,毫無美感可言,更別提行雲流水了。
一曲終了,隻見瑤采女也是香汗淋漓,急急忙忙地謝恩後就下去整妝。
楚璿倒是夾著佳肴吃得正酣,這場水袖舞無論好與不好,都沒有必要了,至少瑤采女已經在皇上眼前掛上號了。
宴會持續了不久便隨著顧雋的離去就散了,至於那些自詡矜持的人見到沒能引起皇上的注意,抑或者那些不屑與那群以戲子般的伎倆爭寵,抑或者那群懊惱著沒選好自己的節目而並沒有讓皇上感興趣的人們怎麼想的,都不得而知了。
這場宴會最大的贏家,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