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祭天大典(1 / 2)

楚璿輕輕地撫摸著已經顯懷的肚子,頤華軒裏早就燃了好幾盆的銀骨炭。殿內溫暖如春,一如既往的楚璿昏昏欲睡。

如今距之前瑤采女去了的那段時間也過去了幾個月了,今日便已經是冬至了。

顧雋也讓禮部安排了一個祭天大典,然後便休沐三天,民間也歇業三天。

此時的顧雋身襲十二章紋冕服,頭冠冕冠。冕服玄衣肩部織日、月、龍紋;背部織星辰、山紋;袖部織火、華蟲、宗彝紋。而纁裳織藻、粉米、黼、黻紋各二。便是所謂的十二章紋。

顧雋自宮中直到祭天大典的地方,這一道路上都經過重新修葺,讓人覺得麵貌一新。

對於這次祭天,也準備頗多。

祭前五日,派親王到犧牲所察看為祭天時屠宰而準備的牲畜。前三日皇帝開始齋戒。前二日書寫好祝版上的祝文。前一日宰好牲畜,製作好祭品,整理神庫祭器;皇帝閱祝版,至皇穹宇上香,到祭壇看神位,去神庫視邊豆、神廚視牲,然後回到齋宮齋戒。

祀日前夜,由太常寺卿率部下安排好神牌位、供器、祭品;樂部就緒樂隊陳設;最後由禮部侍郎進行全麵檢查。

而祭天的陳設也極其講究,祭品豐富,規矩嚴明。

在祭壇共設七組神位,每組神位都用天青緞子搭成臨時的神幄。

神位前擺列著玉、帛以及整牛、整羊、整豕和酒、果、菜肴等大量供品。

祭天大典實在繁瑣。

日出前七刻,時辰一到,齋宮鳴太和鍾,顧雋起駕至祭壇。而從宮中到祭壇,顧雋也隻能走著去,不能乘坐車駕。

一路行進,有這靜鞭、罡銅、兵器、旌旗、幡幢、宮扇、傘蓋、金八件等儀仗器物,皇帝、百官、八旗武士、內廷侍從等人也是步行向祭壇走去,其中穿插鳴靜鞭、跪拜迎駕的大臣。

對於這個朝代祭天楚璿也並不是很清楚,但是明清朝也是有過祭天的。所以隱約也知道一些。

如清朝的《大清律》中就提過:每逢祭祀,於陳祭器之後,即令禦史會同太常寺官遍行巡查,凡陪祀執事各官,如有在壇廟內涕唾、咳嗽、談笑、喧嘩者,無論宗室、覺羅、大臣、官員,即指名題參。

而清朝的乾隆時期也因為祭天而懲罰過不少官員。

如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初六,他到圜丘壇舉行常雩禮求甘雨,有三件事使他不滿而懲辦了一些官員。

對祭壇祝版上的文字寫得不夠工整而不滿,對具服台更衣幄次所設的坐褥不夠整齊而不滿,對按規定應懸掛三盞天燈而少懸了一盞而不滿,對此三件小事,乾隆大發雷霆,下令查辦。

結果,工部尚書羅源漢、右侍郎諾穆親、禮部尚書德保、侍郎德明等人,均被革職。尤其工部侍郎徐績受處分最重,革職後被發配新疆。同時,有關官員也被“查明革職,發往伊犁效力贖罪”。

等到眾人皆到了祭壇之後。

祭壇正南台階下東西兩側,陳設著編磬、編鍾、鎛鍾等十六種,六十多件樂器組成的中和韶樂,排列整齊,肅穆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