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小姐聽說過本王的事?”鳳天淳驚喜莫名,長久以來他以為自己已經徹底被世人所遺忘了呢!沒想到她居然知道他的事,實在是出乎他的意料。
“隻因襄義王爺容貌酷似皇上,因而當年被迫離開京師,如今空有一身才學武藝,卻不能報效國家,實在是令人扼腕,不過當今天子心地良善,隻要襄義王爺對朝廷忠心耿耿,英雄還是有用武之地的,你說呢襄義王爺?”眼前的鳳天淳看似灑脫不羈,眼神卻深不可測,這讓夏侯如意有一種很不安的預感。
“這間回春居曾經是我和我母親住過的地方,你身下的湘妃椅是我母親最喜歡的睡榻,每到春暖花開之時,母親就喜歡靠在湘妃椅上觀賞窗外的風景……那是皇叔特意命能工巧匠為我母親打造的椅子,椅子下還有皇叔親自篆刻的兩行令我至今都想不明白的詩句。”鳳天淳沒有正麵回應夏侯如意的試探,而是用綿長的回憶來訴說一個埋藏在他心中許久的謎題,“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如意姑娘聰慧過人,可知道皇叔在送給我母親的湘妃椅下麵親自刻這兩句詩的含意嗎?”
夏侯如意當然知道這兩句詩出自唐代詩人張籍的《節婦吟》,張籍之所以寫這首詩是因為不願和李師道這個亂臣同流合汙,但是他官卑職微,不能直白地拒絕李師道的招募,因此寫了這首《節婦吟》婉言謝絕了李師道的征聘,全詩雲:“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係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但是隨著歲月的變遷,這首哀怨淒美的詩就漸漸地演變成了情詩,大多表示女子在嫁人之後才發覺自己遇見了真正喜愛的男子或者是男子在娶妻之後才邂逅了生命中真正喜愛的女子。雖然很少聽人提及鳳天淳和他故世的母親,但是無意中曾聽得爹爹說起過這位曾經住在奉天別苑的女子,也就是鳳天淳的母親,據說是位傾國傾城的美人,比起敬熙太後來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隻是紅顏薄命,嫁給了先皇癡傻的哥哥玉笙王爺。
“襄義王爺,如意出身將門,又久居深閨,對於宮廷之事知之甚少,無法解答襄義王爺心中的疑竇。”夏侯如意不懂鳳天淳為什麼要問自己這麼深奧的問題,但是她卻有種極為不安的預感,鳳天淳接下來的話會讓她難以招架。
“如意小姐不知道宮廷之事,但是總聽說過先皇鳳玉簫有個癡傻到連飯都要人喂的親皇兄鳳玉笙吧?”鳳天淳神色複雜地望著夏侯如意的臉,悲憤的語氣中透著一股壓抑。“如意小姐善解人意,一定能體會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子嫁給一個白癡的痛苦吧?”
“緣分本就天定,又有誰能改變既定的命運呢?”同樣身為女人,夏侯如意對於鳳天淳的母親充滿了同情和憐憫之情,因此她微微地歎息道。
“誰說命運不能改變?人定勝天,隻要抱定堅不可摧的意誌,就能實現自己的願望。”鳳天淳驀然回過頭來目光灼灼地望著夏侯如意,“你知道嗎?我從一生下來就沒見過我的父親,人人都說他是失足掉進荷花池溺死的,他死了一了百了,留下我和母親孤兒寡母相依為命,先皇……也就是我的皇叔見我們母子可憐,所以為盡兄弟之誼,特意讓我們母子搬進奉天別苑加以照顧,我一天天長大,別苑裏的宮女太監都說我和皇叔鳳玉簫長得越來越像,宮裏因而有了閑言閑語,都說皇叔對待我就像對待親生兒子,甚至比真正的親生兒子鳳天啟還要親,我也曾經懷疑過,一個傻到吃喝拉撒都要人伺候的王爺怎麼可能和我母親行敦倫之禮、繼而生下我?當時的皇後也就是當今的敬熙太後更是罵我母親不知羞恥,說我是皇叔和母親叔嫂通奸的孽種,風聲傳到我皇叔的耳朵裏,我皇叔知道事態嚴重,於是追查流言的起源,處死了幾個太監宮女以儆效尤,從此後沒人再敢談論這件事了,但是皇叔駕崩之後我和母親就被敬熙太後立即逐出了奉天別苑,可憐我和我的母親就此被趕出了京師,去到荒蕪的偏僻之地生活,過著粗茶淡飯的日子,母親每日念叨的就是這兩句詩,而我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母親一天天形銷骨立下去,卻什麼事也不能為她做,直到她離開這個紛紛擾擾的塵世……”鳳天淳說到傷心處,眼中泛起晶瑩的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