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趁ISI在匹茲堡開會的機會,張朝陽拿著自己的工作業績在美國尋求投資。尋求投資的第一個步驟要先給自己定個價,張朝陽當時給自己標價200萬美元,愛德華·羅伯特認為張朝陽給自己的定價高了。而且他不願意立即投錢,他要等張朝陽再說服一個投資者投錢,才願意一起投。與此同時,麻省理工學院一個名叫邦德的學生(邦德的父親是位億萬富翁)也表示願意個人給張朝陽投資5萬美元。
1996年5月,在布拉格會議上,張朝陽向ISI總裁攤牌:準備自創公司。1996年7月,張朝陽去美國待了一個月,草擬了商業計劃書,注冊了美國ITC互聯網技術有限公司,並擔任總經理。他在美國的融資活動中初次遇到了《數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龐蒂。創建後最為迫切的事,就是籌措資金來發展公司的業務。1996年7月到11月,張朝陽在美國四處拜見各種各樣的風險投資家,推銷自己的概念和計劃,但都一一被拒絕,某些美國投資者對中國的互聯網市場充滿了懷疑。1996年9月,當他在4月後再次遇到尼葛洛·龐蒂時,對方邀他一起到英國參加先鋒論壇的演講。這次會議的參加者都是全球IT界的大人物,先鋒講壇為背水一戰的張朝陽提供了一個說服風險投資家到中國投資的最寶貴的時間。其間,張朝陽與各位專家共同研究了中國市場,考察和對比了國內外市場,從而形成了完備和細致可行的商業計劃,得到了專家的首肯。就是利用這份計劃和本身優越的背景,張朝陽先後說服了MIT教授愛德華·羅伯特和他的學生Brant·Binder,以及尼葛洛·龐蒂,同意一共拿出22.5萬美元,注入他的愛特信公司。
1996年10月,應風險投資家愛德華·羅伯特的要求,在忍痛把自己的身價降到100萬美元之後,張朝陽獲得了愛德華·羅伯特和邦德的資金;其後第二個月,尼葛洛·龐蒂的資金也到了他的賬上。10月,愛特信公司(ITC)在北京注冊,英文名稱InternetTeclmologiesChina,這是中國第一家完全依靠風險投資創辦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致力於中文互聯網內容和技術的開發。
張朝陽創立愛特信公司所憑借的資金,一部分是風險投資,一部分是個人身價,而個人身價來源於用己所長。
後來,張朝陽以“麻省”博士的身份,又說服國家電信部門與自己合作,共同開發“中國工商網”。1997年1月,愛特信“中國工商網”首次推出,一舉成為中國主幹網(16)上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年,中國的ICP取得了長足發展,由於愛特信借鑒了麻省成熟的技術和商業運作模式,使它以很小的投資得到了最快速的發展。自1998年2月25日啟動“搜狐”網絡引擎,時隔220天,至10月5日,張朝陽便從高手雲集的網絡精英中脫穎而出,並獲美國權威的《時代周刊——數字化時代》“1998年度全球計算機數字化領域風雲人物”的稱號,張朝陽與比爾·蓋茨等50位IT精英同時成為全球“數字英雄”。
用開發代替尋找
通常說,“千裏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既然伯樂是稀缺資源,那就最好用開發代替尋找。
董立新在到555集團之前,在開國縣糧食局做了幾十年的財務工作,是個頗為出色的財務多麵手。1984年,他通過組織程序調到555集團所在縣的糧食局。當他提著行李揣著調令到縣糧食局報到時,正趕上人家中午休息,於是他就在樓下等著。此時,555集團一個出納員路過此地,因兩人有過一麵之緣,因此便打了個招呼。當出納員得知他是調到縣糧食局當會計時,忽然想起眼下集團急需有經驗的會計,於是請他稍等一會兒,自己匆匆跑回集團彙報董立新的情況。當集團管理者得知董立新是個經驗豐富、業務水平極強的會計時,毫不猶豫地把他請來。在555集團經理室,聽完集團艱苦創業的曆史和目前急需高級財會人員的現狀後,董立新立刻被這個集團蒸蒸日上的事業和求才若渴的精神所感動。於是同意加入這支隊伍,而且後來幹得相當出色。1990年,在全國財務係統表彰活動中,他被評為“全國先進會計師”,在深圳市榮獲這個稱號的隻有一人。現在,60多歲的董立新仍然在總會計師的崗位上默默工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