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搞定了嗎?還是說,又出什麼問題了?”他還沒回來的時候,鄭樹森就已經從國內出發了,到今天,有關收購那幾個廢礦坑的談判都已經進行一個星期了,也應該有結果了。
接起電話,反饋回來的果然是好消息,雖然多花了點冤枉錢,但事情總算是辦妥當了!
“嗯,既然這樣,你們就不要急著回來,馬上買家夥開始開工。對了,先不要在當地招募工人,我從國內調一些人過去,先把寶藏弄出來再說。”
李逸還沒想好到底公布不公布挖出來那塊祖母綠的消息,自然是越保密越好。
“那好,我這就跟鄭哥說。”鄭樹森正在簽署合同,沒時間給李逸電話,這好消息就有胖象第一時間轉達。
放下電話,李逸繼續開始練字,這一段時間他練習的很少,剛開始還感覺有些生疏,不過很快就進入了情況。
“嗯,雖然很久沒練了,不過感覺居然還有進步,這就是所謂的沉澱嗎?”
書法的進步,絕對不是僅靠勤加練習就能夠做到的,否則的話,那書法家也太容易當了點。
書畫一道,天賦是最根本的,然後才是勤學苦練,而且要想出成果,思考和沉澱必須要有,還要有很深的閱曆和對人生的感悟。
李逸這兩次出任務,不但見到了尋常人絕對不可能見到的場景,而且還在生死之間打了個轉,這種體驗,現在給他帶來的好處已經很明顯,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應該還能夠給他帶來更多的益處。
“書到深處是文化,書到極致靠修養。書法技巧通過磨煉是可以無限接近的,而心靈的豐富程度卻是無窮無盡的。精神品性和文化素養的提升,文化素養與書法造詣的加深,一般說來,這二者是正比例關係。作為書法家,從古至今一向被視為‘文人’中的一部分,這主要是由於書法家都具備文、史、哲方麵的學問......”
腦海中,一段胡瑾泉講過的話緩緩流過,李逸神情一動,知道目前這個水平應該就是他現在的極限了。要想打破瓶頸,恢複到之前那種快速進步的情況,接下來,他還需要大量的積累。
“正好接下來也沒什麼事情,是該好好的看書學習一段時間了,而且還要加強和其他書畫家的交流。有兩位師父在,很多大家都應該會給麵子,以前還真是忽略了這一方麵,不過就算是想,以前也沒有時間......”
時間就這樣在悠閑中慢慢度過了一個星期,莫瑾萱告訴李逸,他讓安排的那個交流已經差不多定下來了。故宮那邊非常肯定的告訴她,會派出一個最少5人組成的專家組參加,國博那邊則更多一些,差不多接近10個,首博是她老家,更多,初步已經決定由至少10人,到最後很可能接近20個!
“這麼大規模?”
“是啊,他們對我們那些寶貝都很感興趣,有不少偷偷都過來看過了,可是放在展台裏也看不太清楚,而且還懷疑我們展出的隻是仿品。”
“嗯,說到展出這個問題,下一步我們確實是要製作一些仿品了,畢竟展櫃的條件再好,也不如專門保管。”現在很多博物館都是這樣,真正拿來展出的都是一些仿品,而且一些頂級的文物,平時根本就不會展出,甚至內部工作人員都不知道藏在哪裏。
這固然是從文物本身的保養收藏角度出發,但不可否認,這樣的話,安全的壓力也要小上很多。
“嗯,這方麵我前一陣子已經安排了,有些也都製作好了。隻是後來網上、報紙上忽然出現了一大堆的負麵消息,所以才沒有具體實施。”
“他們蹦躂不了幾天了,如果這次交流會過後還不偃旗息鼓,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李逸可不是什麼偽道學,再說了,這些人要是沒完沒了的這麼盯著他,他以後還怎麼作假坑小日本?
隻是說到造假,書畫這方麵好辦,他覺得就憑他的水平,有針對性的練上幾年應該就差不多了,可是其他的呢?
雕刻作品小日本沒什麼太有價值的,瓷器方麵他又不會......
“要不幹脆借柴窯的配方招攬換一批人,然後從中發展一兩個?但這件事情一定要小心,畢竟人心隔肚皮,而且變數太大,一不小心變成人人喊打可就麻煩了。不過仿製柴窯的事情卻沒問題,可以大張旗鼓的搞一下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