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鍛煉經絡:讓經絡為容顏保駕護航1(1 / 3)

經絡學說是中醫最為基礎的理論之一,即使以《黃帝內經》為源頭,至今也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

《靈樞經》中說:“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除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可見經絡對人體很重要,而打通人體經絡更是祛除百病,獲得健康的必經之路。十二正經是經絡係統的核心,因此,若想有健康的身體,美麗的容顏,你要做的是:了解認識你身體中的經絡,學會鍛煉和使用它們。

手太陰肺經——按摩肺經,美膚又防病

手太陰肺經起始於胃部,向下絡於大腸,回過來沿著胃上口,穿過膈肌,屬於肺髒。從肺係(氣管、喉嚨部)橫出腋下,下行沿著上臂內側,走在手少陰、手厥陰經之前,下向肘中,沿前臂內側橈骨邊緣(大拇指方向),進入寸口(手腕部橈動脈搏動處,即中醫把脈處),上向大魚際部(手掌大拇指方向較豐厚的肌肉,因為像魚肚而得名),沿邊際,出大拇指的末端。

手太陰肺經走勢線路看,它與肺、胃和大腸關係最密切,我們這裏主要來說一說肺,中醫認為,肺外合皮毛,肺主氣,助心行血,通過其宣發作用,將氣血津液敷布於皮毛,即所謂輸精於皮毛。所以說皮膚需要肺經經氣充養,如肺氣充足,則皮毛潤澤,皮膚看上去健康有彈性,肌體也不易受外邪的侵襲。但若肺經經氣過盛,皮膚血液循環過強,就會出現皮膚發紅、怕熱、易過敏的現象;如果肺經經氣虛,皮膚血液則會循環不足,出現黯黑,沒有光澤,也易受外邪侵襲而經常感冒。所以無論是從健康角度,還是從美容美膚上,我們都應從調整肺的功能入手。

常按肺經美膚色

由於肺經與皮膚的聯係,肺經經氣異常就會導致皮膚的改變,如一些過敏性皮膚病、色斑、無光澤等,因此,有時間時應常按摩肺經——在我們手臂內側靠拇指的那條線上,以保證氣血暢通,使膚色看起來更健康、潤澤。按摩肺經的最佳時間是在寅時,即淩晨3~5點,因為這個時間是肺經經氣正旺,但此時人們多在睡眠狀態,因此,可以在同名經——脾經旺的巳時,即上午9~11點時按摩肺經,也能起到最佳的效果。

多敲肺經防感冒

平時敲手臂同側的肺經時會有酸痛感,但如果有一天你敲它,發現酸痛難忍,那是肺經在告訴你:你快得感冒了。那你就要加強敲,一天多敲幾次,有空就敲肺經,直到沒有酸痛難忍的感覺了,就說明肺經已經幫你把感冒病菌消滅了。

按揉穴位也防病

事實上,不僅常按摩肺經能防病,在按揉肺經上一些穴位時,也能起到讓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府穴

中府穴位於鎖骨下窩下一寸,距前正中線6寸(夾緊上肢時,大約與腋下對齊)的地方。它是肺的募穴,是肺髒氣血直接輸注的地方,最能反映肺的情況,是診斷和治療肺病的重要穴位之一,經驗豐富的中醫經常用它來治療咳嗽、氣喘、胸痛,此外肺結核和支氣管哮喘病人。不過要注意的是,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因此日常保健時不要太使勁,稍稍用力按揉1~2分鍾即可。

尺澤穴

尺澤穴在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肌腱(曲肘時很明顯的肌腱)橈側(大拇指方向)的凹陷處,有瀉熱的作用。經常按揉這個穴位對肺經熱引起的咳嗽、氣喘、咳血、潮熱、胸部脹滿及咽喉腫痛都會有效果,不過在這個穴位上按壓力度要大,效果才好。

孔最穴

孔最在前臂掌麵橈側(大拇指方向),在尺澤與太淵(腕部動脈搏動處)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手腕至肘共12寸,按比例取穴)。

經常按摩、刺激這個穴位除了可以瀉肺熱治療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症狀外,對咳血、痔瘡出血也有作用。在實際針灸操作中,孔最穴是保守治療肺結核、不明原因咳血的要穴。

列缺穴

兩手交握,左手食指在右腕背部,食指下即是列缺穴。列缺穴是三經交會穴,可以同時調節肺經、大腸經及任脈的經氣。平常生活中,人有時會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頭痛,其實,大多數都是不經意感受風寒導致的,和鼻塞、流涕一樣同屬於感冒的一個症狀,這時按揉列缺穴疏衛解表,加上熱敷或者艾灸效果會更好。

除了這些穴位外,常用的還有:位於臂內側麵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的天府穴可治療過敏性鼻炎;位於橈骨頭外麵骨頭邊緣的經渠穴能治療虛寒性或肺熱引起的咳嗽;位於大拇指外根部的少商穴可治療咽喉腫痛等。

手陽明大腸經——不想長斑、生痘,常敲大腸經

手陽明大腸經從食指橈側(挨著拇指的一側)頂端開始,沿著食指橈側上行,經過第一、二掌骨之間,進入兩筋(翹起拇指出現的兩條明顯的肌腱)中間,向上沿前臂橈側進入肘外側,再沿上臂前外側上行,到肩部。這條經絡的位置很好找,隻要把左手自然下垂,右手過來敲左臂,一敲就是大腸經,它的分支從鎖骨上窩走向頸部,通過麵頰,進入下齒槽,回過來夾口唇兩旁,在人中處左右交叉,上夾鼻孔兩旁(迎香)。

由於大腸經直通麵部兩頰和鼻翼,因此常常敲打大腸經還可以有效防止這些部位長斑、生痘,可以說這還是一條非常重要的“美容線”。

大腸經和大腸的關係比其他器官都緊密。中醫認為,大腸經的經氣足、氣血充盛,才能更好地給大腸提供營養,而大腸的功能正常,才能把它感染的病邪清除幹淨。如果你能經常對大腸經做按壓或者按壓穴位,去查看在穴位上有沒有壓痛和與平時不一樣的感覺,不僅會起到保健身體的作用,還能預知疾病。下麵介紹幾個大腸經常用穴位的保健方法,讓你治病強身、美容養顏兩不誤。

商陽穴

商陽穴位於人體的手食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處,是大腸經起始端的第一個穴位。它是專門治療便秘的一個要穴,但是它不治療氣虛這種便秘(就是覺得肚子脹卻拉不出來)。其實大腸經最直接的功效就是排便,如果排便不暢要敲小臂,如果出現排便不順,覺得力量不夠,拉不出來時,可以推二三間至商陽穴,或揉一揉這個穴位,會有助排便順暢。不過,要注意的是,商陽穴需要用指甲掐才有效果。

合穀穴

合穀穴是被曆代醫家推崇的一個大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也就是人體元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按揉此穴可增強身體的抵抗能力。合穀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虎口的地方,是人體的一個養生大穴。這個穴位對麵部的疼痛都有特效,對牙痛的治療更是明顯。牙疼找合穀這裏有個小竅門,左側牙找右合穀,右側牙找左合穀,在揉的時候,最好再加一個壓痛點,效果會更好,大多數人的牙痛,會在一兩分鍾之內止住。

陽溪穴

陽溪穴在腕背橫紋橈側,手拇指上翹起時,在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陽”是太陽,“溪”是溪水。顧名思義,陽溪穴是補陽氣、提精神的。就是說要把陽氣像溪水一樣灌注到全身尤其是頭麵上去。它不僅能夠改善頭部、眼部供血,還能明目、治療眼睛酸澀、眼睛脹痛。

溫溜穴

溫溜穴位於前臂背麵橈側腕橫紋上5寸處,這是一個深受女性喜愛的一個穴位,如果你臉上起了個痘,在還沒有“發展壯大”起來,略有疼感的時候,按摩這個穴位,第二天就會發現這個痘痘會很神奇地消失了,這也正是大腸與肺相表裏的鐵證。不過這個穴位很深,最好用手指直接按進去點揉。此外,這個穴位是大腸經的郤穴,郤穴是治療急症的要穴。比如急性的大腸炎,按這個穴位效果會比合穀穴要好很多。

曲池穴

曲池穴在曲肘關節時,肘橫紋外側端,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這個穴位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大腸經經氣從這兒向深處會合到髒腑,對調節陽明經經氣及髒腑功能有著重要意義。曲池穴經常用來瀉熱,效果很好。如果你心情煩躁,感覺心裏憋著火時就試試把大拇指按在曲池穴,做前後方向撥動,這時會感覺酸脹或者有點疼,多做幾次,你會發現心情會安寧下來,火氣也能夠降下來了。

手三裏穴

手三裏穴在曲池穴下2寸處。手三裏穴對緩解上肢疲勞、酸痛特別有效,另外,彈撥手三裏對頸椎病壓迫神經引起的上肢麻木也有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