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
不可能僅僅隻是師生。
師生可能隻是一個開始,但是後麵一定還發生了什麼。
不過現在你去追究發生什麼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事情已經發生,橋本健次和餘驚鵲的關係,已經變成了這樣。
你羽生次郎會在乎橋本健次的話嗎?
其實羽生次郎可以不管不顧,但是橋本健次畢竟是多年老朋友,餘驚鵲又沒有反滿抗日,別餘驚鵲沒有殺吳歸遠,就算是殺了,你也不能餘驚鵲是反滿抗日。隻要不是反滿抗日,都有回旋的餘地,如果這點麵子都不給的話,出去也不好聽。
“你多關注一下餘驚鵲。”羽生次郎對劍持拓海道。
關注?
劍持拓海心裏有些想要發問,卻硬生生的忍住。
“還有,看看他和橋本健次的關係,究竟有多好。”羽生次郎很好奇。
雖然他今用語言試探了橋本健次,知道餘驚鵲和橋本健次的關係不錯,可是究竟不錯到什麼地步呢?
橋本健次今表現出來的,羽生次郎認為一定不是最終的。
“是。”劍持拓海老老實實,將羽生次郎的話都答應下來。
這個時候劍持拓海就需要離開了,因為羽生次郎已經沒有什麼想要的了。
離開憲兵隊的劍持拓海,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沒有坐車,因為他出現了危機感。
這是劍持拓海回來冰城之後,第一次出現危機感。
之前的劍持拓海,意氣風發,覺得回來自己戰鬥過的城市,是如魚得水。
可是任務卻接連失敗。
但是在任務接連失敗的過程中,劍持拓海也沒有體會到所謂的危機感,他有的隻是對羽生次郎的愧疚感罷了。
隻是今,劍持拓海感受到了久違的危機感。
危機感不是羽生次郎帶給劍持拓海的,反而是餘驚鵲。
對,這樣的危機感,來源就是餘驚鵲。
劍持拓海了解羽生次郎,從羽生次郎今的所作所為看來,劍持拓海認為羽生次郎對餘驚鵲很感興趣。
這個感興趣不是貶義的,反而是褒義的。
從餘驚鵲拒絕羽生次郎,到羽生次郎可以什麼都不做,放餘驚鵲離開。
劍持拓海認為羽生次郎就已經對餘驚鵲感興趣了。
再加上橋本健次的到來,為餘驚鵲話,這樣的興趣就開始上升。
危機感。
很濃烈。
劍持拓海是聰明人,他知道自己在冰城的依仗是什麼。
就是羽生次郎。
可是如果有一開始,這個依仗沒有了怎麼辦?
劍持拓海根本不敢想象那一,他覺得如果到了那一,自己一定會很淒慘,下場一定會淒涼。
從危機感,化為恐懼。
如果是以前,劍持拓海可以殺掉餘驚鵲,一了百了。
但是現在,兩人的命已經綁在一起了。
按理兩人的命綁在一起,就算是餘驚鵲得到羽生次郎的信任,對劍持拓海好像也沒有什麼壞處。
可是劍持拓海心裏明白。
他和餘驚鵲的合作,必須是對等的,他們的身份必須是對等的。
可是如果有一,劍持拓海沒有了這樣對等的身份,餘驚鵲還會在乎他的威脅嗎?
餘驚鵲可以死不承認魚向海的事情,而且是劍持拓海想要救魚向海,餘驚鵲可不想?
到時候還會有人去追究餘驚鵲的責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