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古亂世出豪傑(1 / 2)

建寧二年(公元169年)四月望日,一個平常的夜晚,太和殿內暖香熏人,漢靈帝如以往一般躺在禦座上,兩側眾多宦官伺候著這位剛剛和一名宮女雲雨完的大漢主人。

漢靈帝年未過四十,但卻已經是滿頭皺紋白發蒼蒼。這位荒淫無度沉溺酒色的皇帝哪知道,他現在是在吮吸這個搖搖欲墜的帝國最後的骨髓了。

漢靈帝悠悠地打著盹,回味著那個小宮女的滋味,麵露笑意。突然太和殿的一角刮起了狂風,一條大青蛇從梁上飛躍下來,盤踞在漢靈帝歇息的龍椅上。

漢靈帝突然驚醒,抬眼看見眼前吐著蛇信子的大蛇,驚慌失色,麵色慘白,從龍椅上跌下來,左右近侍也是大驚,踉蹌著將漢靈帝扶出大殿。殿外武士進入大殿時,卻再也不見大蛇蹤影。漢靈帝望向殿內,仍是心有餘悸。

忽然一聲雷響,一道詭異的閃電劃破夜空,太和殿外眾人抬頭看向天空,時值四月卻突然下起了暴雨,所有人心裏都蒙上了一層陰霾。

就在眾人驚異於這一晚種種異象時,漢靈帝驟然吐出一口渾血暈倒在地才,左右近侍慌忙將漢靈帝背向寢宮,整個洛陽所有醫官都被召入宮內。

洛陽宮一夜混亂。

………………

洛陽司天台,一位老人身著官服,兩邊屬官將老人扶著,老人眼睛半張,滿臉頹態,眼神卻是充滿神采看著星空。

“太史公,這星象卻是從所未見啊。”一旁屬官問道。

老人長歎一聲,隨即示意二人將他扶回殿內。

行至半路,老人回頭看了一眼星空,幽幽道:“到底還是躲不過興替啊,這天廬江的河鮮一定很肥美,老夫做了四十多年的太史令了,該走啦。”

兩名屬官大驚:“太史公您可是大漢對星象研究最深的人,司天台怎能沒有你啊!”

老人苦笑一聲:“還要司天台幹什麼呢,我意已決,老夫我早已生無可戀,唯有故鄉那魚羹我最是割舍不下。”

月夜之上,紫微星黯淡無光,旁邊卻是升起了一顆閃耀的明星。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丹陽太守府內一處偏院內,一名少年手舞長戟正在練武。少年麵若溫玉,氣態不凡,眼神炯炯,劍眉拔張,身長七尺餘,膚色白皙。即使身著麻布衣服,仍誰見了恐怕都得稱讚一聲好一個翩翩美公子。

這少年舞起戟來勢如雷電風雲,變幻莫測,令人眼花繚亂。

此子就是丹陽太守吳景獨子吳瑜,年僅十歲,身形便已經比成人還高了。

這吳淵出生那年本是大災之年,年逢大旱,丹陽富庶之地又鬧了蝗災,眼看就要顆粒無收,眾官吏正為今年善後之事發愁時,下人卻慌忙過來稟報說自己夫人要生了。

吳景一喜,自己終於有後了,將政事放於腦後趕緊跑去探視。剛出門,天上卻是突然下起暴雨,吳景被淋了個落湯雞。

管家吳忠迎麵跑來,大喜道:“家主,生了!是個小子!”

吳景跑過去,將兒子仔細端詳,看著自己兒子麵容可愛,也不哭一聲,瞪著大眼望著自己,臉上似有迷惑的表情閃過,吳景心裏好不喜悅,大笑道:“我的兒子果然非凡,就叫他吳淵吧哈哈,龍行於淵!我的兒子必定是人中龍鳳!”

一日整個丹陽境內的蝗蟲全部飛盡,大雨直下了三天,田畝中倒下的作物竟然全都活了過來。農民都是喜出望外,跪在地上感謝上天,隻道是上天垂憐。

也就是吳淵出生這天,洛陽司天台太史令太史頤上書請辭,書中隻有寥寥五個字:“家鄉鱖魚美”,隨後舉家遷回廬江郡。

吳淵天生神力,四歲時就已經能夠舉起百斤重的巨石,然後扔到一丈開外。

也是他四歲時,他的父親丹陽太守吳景被一名自稱叫童淵的人拜見,吳景並不認識這名壯漢。但他的一位都尉卻告訴他,這童淵人稱蓬萊槍神散人,使得一手百鳥朝鳳槍法,無人能敵,年少時為解救好友,一人獨闖羌賊營中殺了數百羌人救出好友,羌人被嚇得不敢上前。

吳景聽完一驚,心中納悶這種豪傑找自己會有何事,也隻能硬著頭皮前去接見。一番寒暄後童淵便直奔主題。

“聽聞吳太守有一子,四歲便已身懷神力,某想看看令郎”

說到吳淵身懷神力這事,吳景卻也不大能高興,在他眼裏,自己的兒子應該是滿腹詩書韜略,將來登候拜相位列三公,光複昔日吳家榮光的,吳景可不想看到自己的兒子變成一名武士。

倒也不是吳景輕視武人,吳景知道武人對於一個國家穩定的重要性,但現在皇帝昏聵,朝政被外戚宦臣把持,百姓苦於苛捐重稅,民不聊生,這幾年又頻發大災,各地起義不斷。吳景覺得這世道更需要一位匡扶社稷的直臣,如果可能,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在將來扛起這回狂瀾於既倒的責任,名垂青史,光耀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