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塵封起得早,聽到後院的聲音已經大約猜到韋天宇的父親已經到了客棧裏,他不習慣俗禮,想要退房離開,但是店小二已經得到了韋驥的吩咐不放他走,無奈之下隻在在房裏等著。
韋驥進房,見到王塵封後心裏暗暗稱讚了一聲“好人才”,對他的第一印象十分好。接著韋驥領著兒子想要拜謝救命大恩時被王塵封一手一人地扶住,隻覺得如蜻蜓撼柱一般動也不能動,心裏又佩服這個年青人的武功了得,交談之後又見王塵封表現得十分謙虛得體沒有半分恃功自傲,遂對他的人品讚賞有加。韋驥又讓人送上一個盤子,裏麵全是十兩一錠的黃金,共計三十錠,說道:“王俠士,這點薄禮是我的一點心意,其實你救犬子性命的恩情百倍於區區黃金,我韋驥就算是以全部家產相謝也不為過,希望俠士萬萬不要推辭才好。今後如有所需要,我韋家必定傾盡全力。”
王塵封有些不高興:“韋員外,你這就不對了。路見不平撥刀相助是俠義輩本份,我隻是做了份內的事,你送我這些黃白之物,難道想證明我王塵封是那種為了錢財而出手的勢利小人嗎?你讓我在天下英雄麵前如何抬得起頭?”
韋驥對他的印象又好了一層,口中連忙解釋:“王俠士誤會了。我知道俠士是仗義疏財的大英雄,自不會將這些錢財看在眼裏,我聽勳兒講起你一個人在江湖上漂泊,想來總難免遇到需要救急的事情,無論是為你自己的事還是為幫助別人的事,有了這些黃白之物總可派上用場,錢財雖少,關鍵時刻價值萬崩睿”
王塵封聽了這番話後臉色稍霽,但是說什麼也不肯收下來,兩邊互相推讓一時僵持起來。
韋天宇在後忽然說道:“父親,孩兒是有一個提議,不知可否?”
韋驥道:“你不妨說來聽聽。”
“孩兒想,王大俠現在一個人行走江湖居無定所,據孩兒所知他近期也沒有具體目的地。現在晨大叔受傷,已經不能陪孩兒去肇慶府,商行內一時之間也找不到合適的人替代,父親何不請王大俠送孩兒一程呢?父親還可以添些錢作路上之需呀。”
韋驥沒有聽出這個提議有何特別之處,不過也算是個借口,而且他也正愁一時找不到可以替代晨嚴的人,而他對王塵封的印象相當不錯,於是轉頭看王塵封的意思。
韋天宇接著對王塵封說:“王大俠,我知道你高風亮節,富貴不淫,不過你救了我和晨大叔的性命是不爭的事實,於情於理我韋家送上這些金銀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要是你不收下來世人知道了反而要罵我韋家無情無義。我家經營景福商號,最看重的是聲譽,你也不願看到我家聲譽受影響嗎?況且,我到肇慶府聽講學正好要經過高要縣境,如果我所料不錯的話王大俠最近應當有到高要縣走一趟的計劃,何不結伴而行呢?”
王塵封聞默默想了一會,其實他以前一直跟著師父行走江湖,自師父過世後一個人不免有些孤單,所以他並不排斥有人作伴;他和韋天宇結識的時間雖然十分短暫,但是覺得十分投緣,而且看得出韋天宇看破了他的心思,因此如果路上作伴一定不會乏味;再說韋天宇是個舉子,是有學問的讀書人,他由於身世的原因從小沒有正經地念過書,心裏一直有些遺憾,能夠跟讀書人多接觸接觸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思慮再三,王塵封答應了這個建議,不過對於韋天宇還要添加酬金的建議就堅辭不受了。
過了幾天,等晨嚴的傷勢穩定下來後韋天宇和王塵封啟程南下。兩人年紀差距不是很大,各自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成長經曆,互相間彼此都有著好奇,一路上有說有笑。在韋天宇的要求下王塵封講了不少江湖規矩和奇聞秩事,令韋天宇大長見識;而韋天宇每到一處名勝都引經據典講些傳說典故,讓王塵封心神向往,因此一路走來兩人友情日漸深厚。
王塵封見韋天宇經常拉著自己偏離官道往山明水秀的地方走,初時還不甚了了,後來漸漸知道韋天宇已經對仙道入了迷。他小時候聽師父講空空妙手、紅線女、聶隱娘這些劍俠、劍仙的故事,於此道亦十分向往,這一點上跟韋天宇一拍即合。
不過世上得道高人可遇而不可求,兩人雖然拜訪過許多廟觀和僧道,但是始終沒有遇到能人異士,隻賺了個遊山玩水而已。隨著離石室山越來越近,兩人對於楊閣所說的樵仙的猜測和憧憬越來越多。
進入嶺南後,風景民俗迥異,韋天宇不僅眼睛忙不過來,嘴巴也忙不過來,向王塵封提了無數個問題。王塵封以前隨師父到過嶺南,不過那時候他還小,加上平日裏師父督促練功抓得比較緊無暇與當地人多接觸,對當地風俗民情所知有限,他經不起韋天宇七七八八的問題,被問得煩了幹脆帶著他往茶鋪、酒店、市集這些人多好打聽消息的地方跑,讓他自己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