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生活上,你們溺愛我!--孩子在生活依賴父母的主因(1)(1 / 3)

很多媽媽最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你隻要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就行了,生活上的事情不用你操心。”好像對於孩子而言,除了學習,生活上的事情都不重要。這樣做隻會讓孩子在生活上過分依賴我們,甚至會讓他變成一個“生活低能兒”。

8. 我的要求你們一概滿足!--盲目滿足他,孩子不依賴都難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媽媽像眾星捧月般疼愛著他。如果孩子有什麼要求,隻要我們能辦得到,都樂於去滿足他,我們隻希望他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那麼,孩子真的能達到我們的期望嗎?

曉月從小到大,媽媽都對她百般嗬護。對於曉月的生活起居,媽媽照顧得無微不至。每天晚上,媽媽都會把曉月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拿出來。早晨起來後,媽媽會哄曉月起床,然後給她穿衣服,帶她洗漱。

當曉月上了小學之後,媽媽決定讓她照料自己的生活。不過,每當曉月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她還是會要求媽媽來幫助。如果媽媽不及時提供“幫助”,曉月就很不高興。而媽媽也覺得應該慢慢放手,所以還總是滿足曉月的要求,繼續照顧著她的生活。

直到有一次,媽媽有事要出差幾天,曉月的生活由爸爸來照顧。爸爸這才發現,在生活上,曉月都要等著大人幫助去做,她不知道怎麼倒水,不知道第二天應該穿什麼衣服,不知道怎麼係鞋帶……

曉月之所以變得這樣,她的依賴性之所以越來越強,是因為媽媽總是盲目滿足她的要求,沒有真正放手讓她去照料自己的生活。

試想一下,如果有人幫我們把生活上的事情都做好了,我們還願意動手去做嗎?恐怕不願意。同樣,當我們事事都幫孩子做好了,凡事都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會事事依賴我們,而自己懶得去做。

孩子在生活上依賴父母,主因是我們太過於溺愛他,總是盲目滿足他的一切要求。因此,對於孩子的要求,我們不要有求必應,百依百順,而是要把握好“度”,凡是不利於孩子獨立成長的要求,我們都不要給予滿足,要幫助他擺脫生活上的依賴。

l盡量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雅雅剛上1年級,一天,媽媽把她從學校接回家,一進門,她就纏著媽媽不放,央求道:“媽媽,您給我講個故事,好嗎?”

媽媽說:“你都是小學生了,不能這麼依賴我了,自己去看故事書。”

雅雅委屈地說:“我就是想聽您給我講故事。”

“說了怎麼不聽話呢!”說完,媽媽就走進廚房做飯去了。

其實,雅雅一天沒見到媽媽,她希望媽媽可以給自己講一個故事,這是一種依戀媽媽的表現,絕非隻是依賴。這屬於孩子的合理要求,媽媽應該滿足雅雅才對。因為這樣一來,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讓他在心理上有安全感,從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所以,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特點等具體因素,來決定滿足孩子要求的“度”。凡是合理的要求,我們都要盡量給予滿足。

l不要無休止地滿足孩子的要求

我們無休止地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不斷地遷就他,就會助長他的依賴性。而且,孩子認為我們會滿足他的所有要求,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完全不懂得感恩我們對他的付出。

因此,我們要理智麵對孩子的要求,要讀懂他內心的真正想法。當孩子向我們提出要求時,我們先要思考一下,這個要求是否合理,是否利於他養成獨立生活的能力,是否利於他健康成長,等等。

凡是合理的要求,我們要盡量滿足孩子;凡是不合理的要求,我們一定要拒絕孩子。隻有這樣,孩子才能從中判斷哪些事情是應該自己去做的,是不應該依賴媽媽的,他才能在生活中慢慢獨立起來。

l告訴孩子不能滿足其要求的原因

當我們不能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時,我們要把原因跟他講清楚。比如,我們因為工作而無法滿足孩子去公園玩的要求,我們就可以這樣說:“媽媽工作太忙,這次就不能陪你去公園玩了,等下周,媽媽一定抽時間陪你去。”順便提醒一下,既然已經再次答應,就要盡全力去兌現自己對孩子的承諾,而不是讓孩子感覺我們是在騙他,是在找借口。

當我們不能滿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時,我們要讓他明白,我們之所以會拒絕他的要求,是為了讓他擺脫依賴,學會獨立。比如,孩子希望我們幫助他做一件他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我們就可以引導他:“你已經長大了,這些事情應該由你自己去做。媽媽這樣做,是為了讓你更好地成長,媽媽相信你可以做好。”

l延遲滿足孩子的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提出某個要求,我們就馬上讓他“心想事成”,會令他習慣性依賴我們的幫助,這將會導致他每次都要通過立即滿足來達到目的,不能獨立做事,更不會挑戰遇到的困難。

因此,當孩子提出要求時,我們先不要立即滿足他,而是采用“延遲滿足”的方式,讓他學會等待,讓他學會先依靠自己的能力去麵對。比如,當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難而尋求我們的幫助時,我們不要立即答應幫助他,而是要鼓勵他自己想辦法解決,然後在必要的時候,我們給予適當的指導。

9. 家務活?我現在不想幹了!--孩子不動手做家事,肯定要依賴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