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發現韃子(1 / 2)

這是一場關係重大的決戰,無論是對大明還是大清來都是如此。

此戰大明共出動馬步大軍八萬五千人,這支兵馬也是如今大明除了京營和盧象升剛剛編練好的五萬新軍之外最強大的野戰力量,所以大明輸不起。

而更加輸不起滿清則是清朝巢而出,除了六萬滿八旗之外,還集結了三萬蒙八旗和兩萬漢軍旗,這已經是皇太極能集結的所有力量了。

如果輸了,大清也就可以宣布滅亡了。

大軍在行軍了一便看到了延綿彎曲的遼河,作為先頭部隊的楊大牛輕車熟路的來到了一個地方狹窄水流較緩的地方,先是派出探哨四處偵查了一番後,這才讓部隊開始渡河。

渡河的過程很順利,並沒有清兵的騷擾,想來清軍將領也知道麵此番前來的明軍實力非同尋常,一般的狙擊手段對他們根本沒用,加之遼河實在太長,可以渡河的地方也實在太多,所以幹脆很大方的讓明軍過了河。

不過即便如此,渡河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八萬大軍整整花了兩時間才全部度過了遼河。

過了遼河之後,大軍距離盛京就隻有不到四百裏的距離,前方也開始出現了清軍探哨的身影,這些清軍的探哨發現大軍後並沒有立即逃走,而是在周圍不斷的盤旋探查情況。

明軍也不甘示弱,一隊隊夜不收開始呼嘯而出開始驅逐這些探哨。

雖然探哨之間的戰鬥規模很,通常隻有幾十騎甚至幾名騎兵進行對決,但其激烈程度並不比正規的戰鬥來得差,其血腥程度甚至猶有過之。

清軍是占了熟悉地利的優勢,而明軍也充分利用了人數和武器上的優勢,每每遇到清軍探哨便會派出數倍的人數或是驅逐或是包圍殲滅。

僅僅隻是半時間便進行了不下十次碰撞,為此清軍損失了近百名探哨,直到午後清軍這才停止了對明軍的探查。

大軍沿著寬闊的官道前行了半後來到了一個丘陵,丘陵上還有一個路墩。

這裏所的路墩可不是後世的那種作為障礙物存在的馬路墩子,這種路墩是一種高約八丈,周邊周長約為幾十丈的帶有前哨、防守性質的一種據點。

這種路墩可以駐紮二十到三十人,算是一種超型的前哨站性質的東西,當然了,這個路墩早已荒廢,裏麵的守軍也早就不見了蹤影。

路墩的右側便是蜿蜒曲折的官道,官道寬一丈多,路麵上布滿了年深月久的車轍印痕。

由於靠近遼河,官道兩旁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麥田,隻是這些麥田絕大部分早已變成了荒野,兩旁的渠溝也因為年久失修而荒廢。

孫承宗策馬緩緩行走在官道上,看著官道兩旁荒廢的麥田,他長長的歎了口氣,眼中露出心疼之色,“唉……這些麥田原本是我大明百姓一鋤一鋤開墾出來的,沒曾想隻是短短二十餘載,我大明花了上百年時間做出的努力頃刻間化為烏有!”

看著孫承宗滿臉的心疼之色,楊峰卻不知道應該如何安慰這位老人。

這時,倆人看到了前方立著一塊快要傾倒的石碑,碑文早模糊不清,隻有落款隱約可見“大明成化年立”幾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