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元日朝會(1 / 2)

顏入曙千官拜,元日迎春萬物知!

元日就是元旦,也叫元正,就是新年的第一,又稱三元,被認為是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在古人的時間序列中,這一具有濃厚的象征意味。

按照大唐的規矩,元日前後要放七假。

元日前三,後三,加上元日當日,和後世的春節一樣是七假。而全年和這一同等待遇的,也唯有冬至是七假了。其他三個節日寒食節(後來融入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隻有三長假,地位上就差的遠了。

至於後來唐德宗把寒食節也改成七,李元嘉肯定是趕不上的。

雖元日前後有一個七的黃金周,但是對於長安的官員們來,這一卻要參加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次朝會,正好把假期給攔腰斬斷……

作為在長安的親王兼雍州牧,李元嘉自然也不例外。

元日這還沒亮,有些昏沉沉的被春煙給叫起來,洗了一把臉之後李元嘉的精神才算是好了一些。然後隨便的吃了兩個包子和一碗粥墊吧了一下,剛剛收拾完畢就聽見管家韓山在一邊道:“大王,王長史來了,這會兒正候著呢。”

“嗯?王長史?”

剛吃完東西的李元嘉腦子反應還有些慢,楞了一下才想起來韓山的是誰。

潞州長史王清任,今年潞州的朝集使。

作為大唐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朝會,元日這一上朝的可不是隻有平日裏上朝的那些人,也不是就多了每月朔望的那些人。除了皇帝和日常上朝的百官之外,還有平時不上朝的皇親國戚,日常享受不上朝待遇的司空、司徒他們,另外還有各國的使節,以及下各州的朝集使。

“每元會,諸州悉遣使赴京師朝集,謂之朝集使。”

朝集使就是每年年底從各州趕回長安,參加一年一度的元日朝會,向皇帝獻上賀表,送上貢獻之物以及祥瑞吉兆的代表。

有些是州刺史,有些是刺史的代表。

白了,就是要借助這個機會向皇帝表一下忠心,讓人家明白我們全州上下依然忠於皇帝,忠於大唐來著。

當然除此之外,朝集使還要參與地方官吏考課,甚至還要上朝。尤其是李世民對朝集使非常的重視,會召見很多人詢問地方的政事。然後等到春各州朝集使返回的時候,皇帝還要再次召見,勉勵他們“為政以德”,要求他們回去之後“問疾苦,拯貧窮,杜侵漁,察冤獄”,總之是相當重要的一份職務。

李靈夔非奉召不可能回長安,來的是潞州長史王清任。

按照朝廷的要求,十二月二十五之前朝集使就應該抵達長安,而王清任是七前到的。當時這位潞州新任長史就送帖過來,想要前來拜見李元嘉。不過出於各種的考慮,李元嘉並沒有見他,而是讓韓山給潞州來人安排了一個住的地方,囑咐管家一定要照顧好這些弟弟的下屬們。

沒辦法,誰讓這年頭的大唐還窮著呢?

能夠來長安參加元日朝會的朝集使,要麼就是一州之刺史,要麼就是各州的上佐,也就是別架、長史或者司馬,皆為地方要員。但是作為地方官員,他們一般在長安都沒有宅院,住在哪裏就成了一個很煩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