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正坐在香港機場的候機廳,旁邊蒙頭大睡的年輕女孩是新交的朋友,此情此景下,我仿佛回到了20出頭的某一年,我和朋友為了節省二三百的路費,在這個機場吹著致命的冷氣度過新年。
曾經的生活場景總是像這樣在相似的時刻浮現出腦海,這種片段多了便有了《多巴胺作祟》。
在前序中,我提到這個故事的靈感來源於曾經在外企工作時的一位同事,最後好像並非如此。
2023年年底,我收到她的消息,沒想到她還在那家公司上班,老同事聊天難免會講到以前的人,老外們來來去去,那位白人大老板倒是依然還在那裏。
那個下午,仿佛搭上時光機重新坐在了北京東三環的那幢高檔寫字樓裏的工位上,我看到了各種膚色的同事,聽到了中文夾著英文的說話方式,打印機和碎紙機像是永動機不停地在工作。
“我們現在啊,能不出差就不出差。”
她的話將我拉回到當下,我們又開始感歎現在外企不如從前光鮮,曾經像個小地球的辦公室早已不複存在。
後來聊起近況,她跟我講了曾經的一段crush,甜蜜、酸澀,其實並不遺憾。
之前大家都很好奇故事裏的人物,我提到過有很多都有原型,後來發覺這並不準確。
每個人物都不是單一的原型,尤其是男女主角。
周淩薇的經曆一部分來自幾位朋友,一部分來自我自己,還有我想象中優秀女性的模樣。
有一些有關女性成長的故事會把女主的長相設定為普通,而我把周淩薇設定成一個漂亮的女孩,因為據我在職場的觀察,社會對外型姣好的女性都會貼上類似「他們更容易得到機會」的標簽,這的確沒錯,但也常常被人忽略掉他們的努力。
曾經我有位員工就是這樣的女孩,她長得非常漂亮,跟她其他品質比起來,外形是最不值得一提的優點,她聰慧、勇敢,雙商在線,她真誠對待每個人,認真完成每項任務,即便有些事在別人眼中是沒用的,她也十分努力。
我實在說不出來她得到客戶的嘉獎是因為她長得美這樣的話。
構思故事的過程,我很興奮,然而寫的時候卻有些痛苦,因為回憶是痛苦的,不管那些經曆是快樂的還是難過的。
於是,憶著憶著,這個故事變成了自己的經曆,裏麵好多好多情節是我20多歲時發生的事。
音樂節、中超聯賽、世界末日傳聞、演唱會……
裏麵提及到的人除了有朋友外,還有一個特別的人,他是我23歲那年喜歡的一個男生,他並非是故事裏的某角色,卻提供了不少劇情。
印象最深的是我們一起看音樂節,那天他給我拍了很多照片,烈日當頭,不記得是誰提議,我倆有了唯一一張合影。
前些日子我翻到那張照片,看到十幾年前的自己,戴著墨鏡,裹著披肩遮太陽,我們都笑得很開心。
那個時候,自由是真的,快樂也是真的,就像歌裏唱的那樣:「天很高風很清澈從頭到腳趾都快樂」。
還有劉與邱對周淩薇說過的一些話是他曾經對我說的,比如那句:「想聊的人再忙也有空,不想對話的人很閑都是忙。」
我們維係了幾年朋友關係,在各自上升期時自然地斷聯。
如今,他結婚了,大概也為人父。
得知他現在的日子過得不錯,我的心情和正如老同事講完crush的故事總結的一樣:“我看到他現在過得很幸福我就特別開心。”
20幾歲的時候喜歡一個人就想得到對方,曆盡千帆,逐漸意識到得到不一定會快樂,相處意味著文化的碰撞,意味著生活的雞毛蒜皮,可能還意味著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