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怪事連連(1 / 2)

第二天一大早,上官琢醒來後,卻發覺這小和尚不見了。而且,一問才知道,他根本就不是寺廟裏的和尚,他也是來借宿的,隻是光頭而已。

上官琢一聽這話,簡直是滿頭的問號。奇怪了,這個人為什麼要裝成和尚咧?而且還是個能吹牛的和尚咧?真是個奇怪之人!哎,算了,牛還是吹得蠻爽的。告辭了廟裏的主持,上官琢繼續上路。趕路要緊,到桐城,路還不近。

重陽節剛過,路上行人不多。上官琢在路上走著,倒頗覺得有點寂寞無聊。吹氣球,吹個大氣球!嗨,八戒的這個口水歌還真的是很能打發無聊的時間啊。

一路走,一路閑。結果,將近午時,正無聊著的上官琢卻碰到了一個熱鬧事。

在一座小橋上,兩幫人正為這條路正爭得不可開交。這兩幫人都是辦喜事的,一幫辦紅喜,迎親,由北往南;一幫辦白喜,送葬,由南往北。

因為橋阻住了,無法過河。上官琢本來還想坐下來,休息一下,看會熱鬧。沒想到這兩幫人一看到他,就非要讓他來評個理。看看哪一方有理,哪一方該讓。

嗬嗬,上官琢看起來十六七歲,實際上才十四歲。哪當過仲裁之人?

明初,洪武皇帝為了宏揚仁孝,興盛禮教,鞏固世人的家國觀念。大力提倡鄉老、族長權威,他們能抵半個縣官。平日在鄉裏,很多糾紛就由那些長者裁判。這些,上官琢也見過,隻是沒想道,這一回,自己年紀輕輕,竟然也能過這癮。所以,他很興奮,就當仁不讓地聽起了他們辯解,興致勃勃地當起了仲裁人。

原來,當地婚俗,迎親不能過午後;而送葬的這邊,也找人算過,最佳葬期也在正午之時,也不想誤了下葬的時機。於是兩邊都不想讓,僵持不下。

要知道,上官琢可是在二十一世紀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青年,現如今,雖然將要幹相士這一行了,不過,不迷信!他的信條是:死人,不能擋了活人的幸福!結婚的給下葬的讓路,不管吉不吉利;就是想一想,心裏都難受。

當然,本著他在二十一世紀的長期信條:人不BT,枉少年!上官琢決定,要好好利用這次仲裁的機會。嘿嘿,於是,他決定幫著送葬的這邊說話。

“往生者大!在下覺得,迎親的人該退一下。讓逝者安息地下,老天爺會保佑你們多福多壽的!”上官琢很嚴肅認真地說道。

出乎意料,迎親的人竟然一點也不執著,很容易地就被勸服了;更奇怪的是,送葬的人竟然也沒有謝他就走了。也太隨便了吧?上官琢都覺得有點不盡興了。

呃,這兩幫人,真怪!

快到傍晚時分,眼看也快要到桐城了。沒想到,又讓他碰到了件怪事:一個俏麗的小婦人在路邊哭泣。一問才知道,小婦人回家,要經過一處亂墳崗,現在都這個時光了,她很害怕;見了上官琢這個小哥哥,就希望他能送她一下。

也是紳士風度的心理作怪,加上那小婦人眉眼間,頗有幾分風流,上官琢竟情不自禁地答應了。等送婦人回了家,天色已晚,這才想起,誤了虛梁子的約定。

哎呀!現在再往回趕,趕不上不說;要自己一個人再過那個亂墳崗,也有點害怕。可問題是,婦人家是孤零零一間屋子,附近連個鄰居都沒有,無處投宿。正在躊躇著,沒想到那婦人是個寡居之人,竟主動地邀請上官琢在她家留宿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