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塵土各歸(1 / 2)

“曆史上,多有‘龍興王地’之說。”虛梁繼續說道,“自古以來,首推關中。關中有沃野千裏,關山險隘,易守難攻,打出來卻很容易。所以,漢高祖劉邦以這裏為根基和項羽爭天下,雖屢戰屢敗,卻總是傷不了其根本;而項羽卻在垓下一役而徹底被擊敗。後世各代,如唐、宋,也都是欲奪天下,先奪關中。”

“可是,師父,洪武皇帝不就是從應天起步,奪得天下的嗎?”

“那是特例,曆史上,隻有兩次由南向北打成功過。分別時秦末,劉邦項羽和元末洪武皇帝,這都是因為龐大的前朝突然眾叛親離,南邊的人憑借富庶和人心一鼓作氣打倒北方。可是,一旦形成勢力割據,南方的人,沒有一次能抵擋住北方的人,占據關中而奪得天下的在大多數。除了前麵說的關山險隘,還有南方不便養馬,南方富庶,人性怯懦;北方貧瘠,民風彪悍等因素。”虛梁子繼續道。

“既然這樣,為什麼又不遷都關中?”上官琢聽師父這一說,有點奇怪。

“不過,自從隋唐以來,江南逐漸富甲天下,物產豐富;而甘陝卻更見貧瘠,百萬人口的大都,自己都養活不了自己。所以,後來曆代對都城的選擇上,也考慮到了這個因素。選擇靠近關中又東接江南的洛陽也是個很好的選擇。”虛梁子答道,“其實,天下還有一個可稱‘王地’的地方,那就是幽燕之地。宋朝失了幽燕,就再也沒奪回來,最後,也是被裏給壓垮了。直到本朝,在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手上,中原之人才重新奪回這裏。而且,幽燕雖沒關中險固,現在卻比關中重要了。除了這裏日漸富足外,主要是北方的韃靼人興起了,一旦被他們奪得幽燕之地,大明朝就會像北宋一樣,最終被這裏給壓垮。所以,我看這大明朝亡於外患的話,必起自幽燕失守;亡於內患的話,必是因關中大規模的民變。”

“啊?”上官琢不得不佩服,明朝的滅亡,這兩樣都占了。“為何會這樣呢?”

“關中自古就是我漢人的核心區,外族難以征服。靖康後,金人和張浚爭奪這裏,也是屢有城邑被陷,不久輒叛。除了漢人自己,這裏沒人能動。至於幽燕,自古胡漢雜陳,自石敬瑭出賣之後,四百年都在韃靼手中,且,元大都也在這裏。一旦北邊的韃靼人攻占了這裏,容易站穩腳繼續南攻。”虛梁子繼續詳細解釋道。

至此,上官琢算是完全弄明白了遷都燕京的重要性。“好,師父,我知道了。”

虛梁子微笑著拍了拍上官琢的後背,很滿意他的答複。“琢兒,我看你喜歡攻擊型法器,可是,我們鬼穀派並不善攻擊,你拿了那兩樣法器,恐怕也是威力有限,若遇到真正有道的人,還是少用為妙。”過了一會,又語氣傷感地說道:“其實,為師早年向一個道門高人學了個厲害的幻術,叫‘蝶與’,能讓中了幻術的人徹底神誌不清,瘋狂至死。其名取‘莊周夢蝶後,不知自己是夢蝶;還是自己本是蝶,卻以為自己是人’之意。這個幻術很厲害,適合本門用;不過卻很傷神,反作用大。為師本不願傳與你,既然你喜歡攻擊型法術,我就也傳給你吧。”

說罷,虛梁子打起精神,又花了盞茶的時光教了個新幻術;而且,還像傳“通天眼”一樣,傳了個符印給上官琢。不過,這個幻術很複雜,這會隻算是讓上官琢記住了法門;至於使用,上官琢的法力和技巧都還不夠,估計還要再修煉幾年。

至此,上官琢覺得,能教的想必已經都教完了,他很怕離別的時刻會到來,一俟師父停下來,就問道:“師父,還有什麼要交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