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香蘭和秋雯又來問上官琢要不要陪侍。靠,上官琢正一肚子的鬱悶,找沒趣。打發了她們,上官琢又在床上打了半個時辰的坐就躺下睡了。
第二天一早,吃了早飯,上官琢就陪世子出了門,各騎了匹良駒,五十來個親兵隨從,平時一臉文氣的世子還在腰上挎了柄寶刀。嗬嗬,這可是去大明的精銳軍隊啊。上官琢倒是未挎刀,其實,雖說他父親是軍官出身,卻也很少騎馬,好在他那匹馬甚是馴服,上官琢騎在上麵甚是安穩,倒也還沒出什麼醜。
朵顏三衛的營地,離大寧衛所不遠,半日的路程。
朵顏三衛,其實本叫兀良哈三衛。就是蒙古兀良哈、翁牛特、烏齊葉特三部。分布在大興安嶺以東,直到女真地區,北抵黑龍江,南臨西拉木倫河的廣大地域。洪武二十年投降明廷,二十二年,洪武在這些部族設置了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
朵顏衛在屈裂兒河上遊和朵顏山一帶;泰寧衛在塔兒河(今洮兒河)流域一帶,即元代泰寧路;福餘衛在嫩江和福餘河(今烏裕爾河)流域。同時,明廷授封三衛首領以各級官職,進行籠絡和羈縻。大致在今天內蒙古東部和東北西部的地域。
最初,三衛當中,以泰寧衛最強大,其次福餘衛,朵顏衛在後。後來,朵顏衛實力迅速壯大,躍居三衛之首。所以,後來人們往往以朵顏三衛稱這三個部族。
三衛各有自己的騎兵,人數不太多,卻很精銳。歸由各部自己的首領所統領,不過,他們都是歸入明廷軍事編製的,具體來說,歸轄於寧王部下。平素,寧王常要去巡視他們,也帶些犒賞。現在,燕王出大寧,遠赴漠北,尋殲北元主力。巡視三衛,是必然的,也是很重要的。所以,這次,寧王早早已率了親兵去了。
營地是按蒙古人的軍帳營地建立的,古列沿外麵有崗哨、巡哨。看到世子的馬隊,馬上就有人打馬迎了過來,將大家引進了營地內。三衛首領在中心大帳中設下了酒宴,寧王早到,業已被三衛首領迎進了帳中,現在應該已經在飲宴了。
上官琢少有騎馬,這一下騎了半天的馬,雖那馬跑得平穩,未受顛簸,卻著實受不了,簡直像要裂成兩瓣似的。一想到待會要進帳中盤坐,他不覺心內叫苦。眼看將進帳篷了,無奈之下,隻好向世子告了個假,說是要找地方撒尿。
還好,世子倒是並不想拉尿,不然,要是跟著一起去,那問題可就搞大了。好不容易,上官琢得了空,幾個蒙古兵和衛所的漢兵遠遠地跟在他後麵。你娘,要不是有這幾個兵,上官琢真想好好做下廣播體操。哎,老子的,真他媽疼!
上官琢正活動著腿腳,突然,不知從哪飛來了隻小黃鳥,停在了他的肩膀上。上官琢一看,這鳥不怕人,腳上好像還綁著東西,趕緊把它從肩膀上捉了下來。背著那幾個兵,取了鳥腳上的東西。打開一看,是張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