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時,三衛首領和漢將們都對上官琢很恭敬了,均想道:難怪他如此年輕就受寧王父子禮遇了。上官琢跟在寧王世子和三衛首領後麵,好不優哉遊哉!
不刻,眾人就來到了校場。蒙古人主要是騎兵,不像漢人軍隊那樣注重隊列,所以軍營並不設校場,隻是,既然入了明軍編製,加上今天有寧王來檢閱,自然還是圍了個大場子,一邊設了一排箭靶,另一邊樹起了寧王的大氅和三衛的旗幟。
上官琢隨寧王一眾到了場中時,漢蒙兩邊的軍騎已經在兩邊列好了隊。上琢仔細地看了看,漢騎的隊伍明顯要整齊些,盔甲鮮明。不知是不是三衛的將官們為了避免刺激衛所的漢軍,反正他們從隊伍到裝備都不如衛所帶來的漢軍整齊,倒是彪悍之氣一點不少,是乎在粗陋之下藏著虎虎生氣,著實不可小覷。
且說寧王到了校場,打馬向前,立定,檢視起了在場的軍騎。諾大一片場地,漢蒙騎兵大約有七八千騎,此時此刻,竟全無聲息,隻能聽到場上呼呼的風聲。
寧王看了一會,很滿意。接著,就見他伸出左手。馬上,後麵的一個隨從打馬上前,送上了一柄雕弓和一支翎箭。寧王接了,隨即,催動胯下馬,在校場上轉了兩圈,然後沿著箭靶百步之遙的地方飛奔了起來,輕舒猿臂,接著就聽嗖的一聲,寧王在馬上射出一箭,正中中間的那個箭靶的中心。一時,場上喝彩聲雷動。
上官琢一看,頗吃了一驚,想不到這看起來像書生的王爺,竟真的這般勇武。
這時,就見寧王舉起手中的弓,場上的喝彩頓時歇了。
“兒郎們!當今聖上,年號‘洪武’;我大明朝,也立誌要文治武功勝於先代!朝廷需要我等效死沙場的時候還多,這操練之事,不可片刻懈怠!今天,本王帶來了黃金一千兩!有能騎馬於一百五十步外射中靶心者,可得黃金十兩!開始吧!”寧王立在馬上,高聲喊道。
說罷,一揮右手。又有四騎從後奔出,扔了兩箱東西在地上,箱子落地時,箱口被摔開了,五兩一錠的金錠散了一地。
“喝!”立時,就聽兩邊隊伍中發出了振耳的呼聲,士兵都情緒高漲了起來。
一百五十步,對騎馬射箭的人來說,並不算短,比“百步穿楊”還遠了一半。不過,想拿金子和能拿金子的人,是乎也不少。此時此刻,三衛的騎兵們沒有了絲毫的謙讓意思;漢軍這邊也是不落人後,往往是這邊出了一個人,那邊就來。
一刻鍾不到的功夫,金錠已經發出去了一小半。寧王坐在馬上,甚是滿意。
上官琢在一旁也看得興致甚高。沒想到,這時,不知從哪飛了隻金雕來,竟徑直向他的坐騎撲來。那匹馬本很馴服,這時也受了驚,向教場外跑去。上官琢嚇了一大跳,趕緊加緊雙腿,抓住馬的鬃毛,盡量不要掉下來。
可是,那金雕竟不依不饒的,一直追著上官琢胯下的馬,那馬也徹底受驚了,瘋狂地向前飛奔起來。
上官琢因隻是個隨賓,馬在靠邊的位置上,校場上的人本來目光都集中在箭場上,加上事發突然,一開始,在場的人沒什麼人注意他的馬出事了。等世子他們注意到時,上官琢的馬已經跑出很遠了。他們在原地看著,不知是怎麼回事,還以為上官琢不喜歡看場上比箭,隻是笑上官琢好動。沒想到等箭比完了,也沒見上官琢打馬回來,才覺得有蹊蹺。一問之下,才知是上官琢的馬受驚奔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