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走進避難所(1 / 2)

第九章 走進避難所

一路聊著天,雖然冷,但氣氛很好。到淩晨的時候,我們返回了新潟郊外的產業經濟中心臨時避難所。工作人員和誌願者已經在此等候,同胞們領到了禦寒的毛毯和免費的食物。這些同胞安頓下來後,將乘坐飛機、輪船等回國。

一夜沒睡,到現在依然沒有睡意,回合了朋友,哪知道朋友也是一夜沒睡。他興奮的說:“到這裏這段時間,我找到了一個新的切入點,從外國人的視角報道災情。”

我和他討論:“你對外國人的撤離有什麼看法,會不會對災民的情緒有影響?”

他想了想說:“這是個複雜的問題,一般來說,現在最需要的是穩定,但這是對本國災民說的,外國人涉及一個國際關係的問題,處理不好會很麻煩,而且外國政府承擔的壓力也很大,以防萬一嘛,這一點我能理解。對災民情緒的影響或多或少有一點,但是不大。”

我想想也就釋然了。由此次各國撤僑事件,我想到了前些天利比亞局勢緊張時各國撤僑的事件,尤其是中國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現。

那是中國自1949年以來規模最大的撤離海外中國公民行動。這也是一場集中了海陸空和軍隊四大力量的大營救。這更是一次影響巨大的海外中國公民救援行動。12天,35860人,中國效率和中國信譽,再次使世界矚目。

從動蕩不安的北非國家到一衣帶水的島國日本,從最初的單一撤離方式到後來的海陸空聯動,在災難與危機來臨時,身在海外的廣大中國遊子,再一次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力量。多次撤離中國公民行動也使中國的海外突發事件應急機製更加完備,救援效率大為提高。

這樣的撤離並不是說明,日本現在的局勢惡化到了什麼樣的地步,隻是說明了各國對本國僑民的保護,防患於未然。

聊著天,不覺天已經亮了。避難所裏的人們陸續醒來,開始有秩序的梳洗,這裏離災區還有一定距離,所以用水方麵不受限製,而在災區每天的洗臉刷牙都是奢侈的享受。

我看到一個正在對著小鏡子化妝的20多歲的女孩,我過去對她進行了采訪。在聊天中,她的豁達開朗的性格引起了我的好奇。我隨即對她做了一個簡短的采訪:

我:姑娘是從什麼地方轉移過來的?

女孩:我和男朋友都是從田村町轉移過來的,那裏離核電站較近,我們基本是第一批轉移過來的,已經一個星期了。

我:那你沒打算先回國。

女孩:我覺得還沒到要回國的地步,我想先看看再說,要是事態能緩和,救援能很快結束,我們還會回去,要是事態進一步惡化,我們在走也不遲。現在還沒有必要自己嚇自己。

我:向你這樣想法的人多麼?

女孩:有不少,避難所裏是分區域的,我們這個區域都是要留下的。

我一看女孩指的這個區域還不小,接近避難所的一半。

我:我觀察了一下,留下來的人不少嘛。

女孩:是啊,這個避難所現在有600多人,有近一半是要留下來的人。

我:你們不害怕嗎?

女孩:一開始也害怕過,那是還不了解情況,現在每天看最新消息,心情放鬆了很多。我們這些從輻射區轉移出來的人還好,那邊有幾個姑娘,在宮城縣氣仙沼的一家海產品公司打工,剛剛被轉移出來,經曆了地震、海嘯以及核物質泄漏等多重驚嚇,依然無法合眼,她們親眼看到了海嘯吞噬生命的畫麵以及地震導致的大火,麵對那樣的情形,誰都沒法一下就平靜下來。

我:我剛才看到你在化妝,經曆了這樣的災難,現在還有心情化妝嗎?

女孩:災難已經降臨到我們頭上,現在怨天尤人也沒有用,隻能努力挺過難關。正是因為在這樣的大災難麵前,我才要把最美的一麵展現出來,一方麵給自己打氣,另一方麵鼓勵周圍的人。

之後我又和她聊了一會,到了吃飯時間,為了不打擾她吃飯,我結束了對她的采訪。

到了開飯的時間,避難所的同胞陸續排隊領取了食物。目前,避難所內的食物短缺讓人揪心。每個人早餐隻能吃一個飯團喝一碗湯。中午每個人隻有兩個飯團。即使這樣,卻還是有一些人把飯團讓出來。一名女孩說:“我就墊補點兒,我們年輕人沒關係,要讓老人多吃點。”大使館人員表示:“我們不能保證大家吃好喝好,但一定不會讓大家挨餓、受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