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重要的事我想告訴你。羅伯特,還有一件所有這些事中最……我認為是我的研究成果中最讓人震驚的一個。”
還有?
凱瑟琳支著手肘撐起上身。“我保證……如果我們身為人類能夠誠實地領悟這一簡單的事實……世界就能在一夜之間發生巨變。”
現在,她完全攫住了他的注意力。
“在說之前,”她說,“我要先提醒你,共濟會的頌歌有言,‘彙聚分散的’……‘混沌之中方得秩序’……找到‘合一’。”
“繼續。”蘭登的好奇心被吊起來了。
凱瑟琳低頭微笑著對他說:“我們用科學手段證實了,分享這種思想的人越多,意念的能量值就會呈指數倍增長。”
蘭登保持沉默,猜想她要把這個話題引向何處。
“我要說的是……兩個頭腦賽過一個……但兩個頭腦的意念不是加倍,而是許多許多倍。眾多頭腦和諧共奏,就能多倍放大一種意念的效應……指數倍的增長。這就是禱告團、治愈圈、合唱團、聚眾膜拜所固有的大能。全宇宙意識的想法並非新世紀所創的新概念。這是確鑿無疑的科學事實……全效發揮這種能量,就潛藏著改造世界的可能。這是意念科學最基礎的發現。還有呢,這事兒眼下正在發生。你可以感到它就在你周圍。科技以前所未有、聞所未聞的方式把我們聯係在一起:推特、穀歌、維基百科,諸如此類——都融成一體,創造出一個互動相連的思想網絡。”她笑起來,“我向你保證,一旦我的專著出版,推特上的粉絲們準會一起發送消息,‘在讀意念科學’,對這種科學的興趣也將呈指數倍地猛增。”
蘭登隻覺眼皮越來越重,“你知道的,我到現在還沒學會上推特發推特。”
“是發消息。”她一邊糾正他,一邊笑出聲來。
“對不起。”
“沒關係。閉上眼睛吧,到時候了我會叫醒你。”
蘭登意識到,自己早把建築師交給他們的古鑰匙忘得一幹二淨了……還有,他們為什麼要上這麼高的地方。當困倦再次襲來時,蘭登閉上了雙眼。意識的黑暗裏,他發現自己還在思索全宇宙意識……思索柏拉圖關於“世界的心智”和“彙聚上帝”的論述……榮格的“集體無意識”。這想法既簡潔又驚人。上帝現於“眾”……而非在“一”中。
“耶洛因(原文為Elohim ,意為神,上帝。),”蘭登突然說出聲來,迅速睜開雙眼,他剛想到一個意外的關聯。
“什麼?”凱瑟琳低著頭,仍在凝視他。
“耶洛因,”他重複了一遍,“《舊約》中希伯來語的‘神’!我一直對這個詞很好奇。”
凱瑟琳笑了,好像讀得懂他的心思。“是的,這個詞是複數形式。”
對啊!蘭登從沒理解,為什麼《聖經》的開篇第一段提到上帝時用的是複數。耶洛因。《創世記》裏萬能的上帝被描述成“眾”……而非“一”。
“神是複數形式的,”凱瑟琳輕聲說,“因為人類的心智是複數形式的。”
此刻,蘭登的思緒仿佛墜入漩渦……夢境、回憶、希望、恐懼、啟示……全都盤旋在他頭上的穹頂。眼睛再次即將闔上時,他知道自己在凝視三個拉丁文,彩繪在《華盛頓成聖》中——
E PLURIBUS UNUM 。
“合眾為一。”他心中念念有詞,沉入了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