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英雄記曰: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陳營。順每諫布,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
太祖之禽宮也,問宮欲活老母及女不?宮對曰:“宮聞孝治天下者不絕人之親,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老母在公,不在宮也。”太祖召養其母終其身,嫁其女。一
一魚氏典略曰:陳宮字公台,東郡人也。剛直烈壯,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相連結。及天下亂,始隨太祖,後自疑,乃從呂布,為布畫策,布每不從其計。下邳敗,軍士執布及宮,太祖皆見之,與語平生,故布有求活之言。太祖謂宮曰:“公台,卿平常自謂智計有餘,今竟何如?”宮顧指布曰:“但坐此人不從宮言,以至於此。若其見從,亦未必為禽也。”太祖笑曰:“今日之事當雲何?”宮曰:“為臣不忠,為子不孝,死自分也。”太祖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宮曰:“宮聞將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太祖曰:“若卿妻子何?”宮曰:“宮聞將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太祖未複言。宮曰:“請出就戮,以明軍法。”遂趨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宮不還顧。宮死後,太祖待其家皆厚於初。
[編輯本段]呂布的曆史評價
陳壽:“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複,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三國誌——呂布臧洪傳第七評》)譯文:呂布有咆哮老虎那樣的勇猛,卻沒有超群智慧的謀略,輕撫狡詐而反複無常,眼中有的隻是私利。從古到今,沒有象這樣的人不被消滅的。
時人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曹瞞傳》
範曄:“術既叨貪,布亦翻覆。”(《後漢書——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評》)譯文:袁術已經貪婪成性,呂布也反複無常。
陳宮:“君,驍勇無敵,善戰無前,然勇而少計,暴而少仁。恐眾叛旦夕之間。”譯文:(不知此文出自何處的,無法找到權威譯文)君,驍勇善戰,但有勇而少謀,殘暴而缺少仁慈。恐怕眾叛親離也隻是早晚的事。
高順:“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譯文:所有的國家覆滅,並不是因為沒有智囊忠臣,隻是因為聽不進去良言。將軍的行動,不肯仔細思考,喜歡聽信讒言,犯得錯太多了。
曹操:布,狼子野心,成難久養。譯文:呂布,凶暴居心狠毒習性難改,很難長期的收留。
[編輯本段]傳說逸事
《三國演義》描寫他持方天畫戟,騎赤兔馬,頭戴金冠;“三英戰呂布”時精神的關羽、疲憊的張飛二人圍攻呂布,呂布才占下風,而劉備一上場,呂布才退陣,能將其戰倒;又直接寫他成為丁原、董卓的義子,加上自己姓呂,所以張飛說他是“三姓家奴”;加插了王允使計,以美女貂嬋離間他與董卓的“連環計”。
並州定襄縣(今山西省太原市以北、忻州市東南部)東南的中霍村據傳是呂布故裏,有“霍清泉”、“智擒赤兔馬”、“歪脖子樹”等民間傳說,都與呂布有關。
[編輯本段]三國風雲人物之呂布
呂布是三國時期的一大英雄人物,人稱“馬中赤兔,人中呂布”。他和他的坐騎赤兔馬都曾是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人們心中的尤物。但是呂布的命運並不太好,他的一生在三國曆史的天空像一顆流星一樣劃過,並沒有最終成就一番事業。不過,由於他的出現,對當時的政治和軍事格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製造了三國曆史發展過程中的三大變局。
呂布和赤兔(1)京都之變
董卓進京之後,東漢政治軍事勢力迅速分化,一派為董卓為首的涼州軍團控製的中央政治軍事集團,另一派為袁紹為首的地方反對勢力關東軍團。而在這兩大軍團的對峙中,集團內部也是矛盾重重。作為中**政治集團,主要表現在遷都長安後,董卓的軍人政治與東漢的文人政治之間的強烈衝突。由於關東軍團的作壁上觀,董卓更加勢無忌憚,為所欲為。由於董卓的濫施淫威、心狠手辣,引起了朝廷文武的強烈不滿。於是司徒王允聯合呂布除掉了董卓,不過隨即又被董卓的餘黨驅逐,呂布開始了他的東奔之路。
京都之變的影響是分化了以董卓為首的涼州軍團,這為曹操的進一步瓦解關中勢力作了很好的鋪墊。曆史的重心開始隨著他的東奔而向東移動。
(2)兗州之變
呂布首先想到的便是袁紹、袁術兄弟,他以為憑借他誅董卓之功,並且因此報複了董卓殺害袁家之仇,袁氏兄弟應該對他感恩戴德,哪知袁氏兄弟隻是把他當作為其個人利益賣命的獵狗。呂布屢屢逃過了他們對他的暗算,最後投奔了河內張楊。由於他與張邈建交,引起了袁紹對張邈的進一步怨恨。
張邈與袁紹曹操都是好朋友,曾經因為正言責備袁紹而引起了袁紹的怨恨,袁紹示意曹操殺掉張邈,但遭到了曹操的拒絕。由於與呂布建交再一次觸怒了袁紹,張邈擔心曹操終究會殺他,於是趁曹操第二次東征徐州的時候,他聯合陳宮、王楷、許汜等人,引呂布入東群,發動了反抗曹操的兗州事變。弄得曹操隻剩下了鄄城、範、東阿三座城池。在荀彧、夏侯惇、程昱、韓浩等人的堅持下,曹操回軍除叛,把呂布趕跑。呂布東奔徐州。
兗州之變的影響是動搖了曹操集團的統治。使得曹操不得不改弦易轍,最終定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計策。
(3)徐州之變
曹操兩次征討徐州,便宜了劉備。劉備奉公孫瓚之命幫助陶謙抵抗曹操,在陶謙死後坐領徐州。引起了袁術的不滿,袁劉軍隊僵持於盱眙和懷陰。這時呂布趁機占領了下邳。呂布聯合太山諸將多次擊敗了袁術的進攻,袁術被他弄得狼狽不堪。劉備在再一次被呂布擊敗後,跑到曹操那裏求救。這時的曹操已經迎天子於許都,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控製了東漢中央政權,代表了東漢王朝,代表了國家。而在徐州的地方勢力陳登父子,開始向國家靠攏,被曹操安插在廣陵,掎角呂布。最後曹操親征,終於除掉了呂布、陳宮、高順等人,呂布和他的軍團最終失敗。
徐州之變的重要影響是端掉了劉備的根據地,使得劉備不得不東奔西走,曆史的焦點彙聚到了曹操與袁紹集團的爭鬥中。
[編輯本段]歇後語
呂布見貂蟬——一見鍾情
呂布戲貂蟬——英雄難過美人關
[編輯本段]呂布墓塚
“馬中赤兔,人中呂布”、“三英戰呂布”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很少有人知道呂布死後葬在焦作市修武縣城東南6公裏處的郇封鎮蘭封村村北。現在的呂布塚已成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那麼,呂布為什麼會葬在焦作呢?帶著疑問,筆者查閱了《三國誌》、《三國演義》等資料,雖然沒有直接查到呂布死後葬在焦作的記載,卻也查到了呂布確實同焦作有著比較密切的關係。
呂布本是五原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人,出身貧寒,體力過人,從小習武,善於騎射。呂布15歲時父親去世,經人介紹投奔到並州(今山西太原)刺史丁原門下。呂布跟著丁原學習弓馬之技,號稱“飛將”。後來,丁原命呂布為騎都尉,駐防在河內(今焦作)。不久,呂布當了主簿,典領文書,辦理衙門事務。漢靈帝劉宏去世後,丁原與董卓爭奪對漢王朝的控製權,董卓以高官厚祿引誘呂布殺了丁原,繼而司徒王允與呂布合謀殺了董卓。之後,王允任命呂布為奮威將軍,封地溫(今溫縣),為溫侯。
呂布殺了董卓之後,騎上赤兔戰馬投奔南陽的袁術。袁術起初對他以禮相待,因為他殺了董卓,替袁家幾十口人報了血海深仇。但他在南陽住了不久,便放任自己的部下搶劫老百姓的財物,與袁術鬧得很不愉快。他知道自己難再存身,不得不向袁術告辭,到河內郡投奔同鄉———河內太守張楊。
張楊對皇帝忠、對朋友義,比袁術待呂布好多了。但呂布覺得無法在河內郡久留,原因是張楊雖然十分厚道,但張楊的部下想把呂布殺了,將他的頭送往長安領賞。呂布見情形不對,便對張楊說:“朝廷懸賞捉拿我,捉到活的我,賞金大於捉到死的我。你與其殺了我送我的頭去,不如把我捆起來送去。”可能是張楊故意幽默,也可能是張楊實在太厚道了,他沒有說“我不會出賣你”的話,卻一本正經地對呂布說:“你的話很對。”呂布被張楊這一句話弄得坐立不安,隻好一走了之。於是,他帶領部下若幹人向東投奔袁紹去了。
後來,袁紹以皇帝的名義任命呂布為司隸校尉,並派遣精銳武士護送呂布到洛陽就職,但密令途中將呂布殺死。呂布得到消息後,在某一天的夜晚坐在帳篷裏彈箏。彈了一陣後,呂布把箏交給一位親信繼續彈,自己卻悄悄溜走了。袁紹得到呂布逃走的消息後,大為恐懼,下令關閉城門,以防呂布襲擊。呂布安全脫險以後,不敢繼續去洛陽,也沒有勇氣去找袁紹算賬。他想來想去,感到在這個世界上隻有張楊真正對他好,於是再次投奔張楊。張楊一點也不計較他上次的不辭而別,再度收容了他。
198年,曹操出動大軍攻打徐州的呂布。河內太守張楊跟呂布交情很深,打算援救,但力量不足,隻能率軍進駐東市(今沁陽市東郊),遙造聲勢。除張楊之外,呂布在逃亡時還交到一位好朋友———陳留太守張邈。張邈恨袁紹、怕曹操、愛呂布,聽到曹操前往徐州打陶謙吃了敗仗,並且曹操後方僅有程昱、棗與荀三人留守範、東阿與鄄城三縣的消息後,以為機會難得,就聽從陳宮的話,背叛了曹操,派人前往河內郡接呂布來兗州,欲擁呂布為新的兗州牧。十一月,張楊部將楊醜誅殺了張楊,響應曹操;另一部將眭固又誅殺了楊醜,率領部將投奔北方的袁紹。十二月,呂布不聽謀士計略,暴虐部將,終被部下設計所擒。呂布、陳宮等被曹操殺掉,首級被送往許縣(今許昌市)懸掛示眾。以上史料主要來源於被稱為“漢四史”之一的《三國誌》。再者,盡管小說《三國演義》第十九回中“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門樓呂布殞命”中有“操以棺槨盛其(陳宮)屍,葬於許都”以及“操令將呂布縊死,然後梟首”,但沒有說呂布葬於何處。
東漢末年,在“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的軍閥混戰中,呂布並不是政治家、軍事家,不能與曹操、諸葛亮相提並論。然而在他死後一千八百多年的今天,一方麵我們應當清楚曆史上的呂布並非大多數人從《三國演義》中所了解的呂布,因為畢竟“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才是曆史事實;另一方麵,我們將繼續探索呂布死後葬在修武的原因,這對推動焦作旅遊事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