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奈何橋邊怒斬騎
開此章前,我需要解釋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在十三章中無量說的那段話,並不是說人不應該反抗命運的安排,而是說人不能忘本,不能對天地,對命運有任何的不滿或抱怨,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或窮,或苦,或殘疾,不能抱怨天道的不公,畢竟天道給了我們生存的空間,我們住天道的,吃天道的,用天道的,如果一定要和他人作比較,那也不應該埋怨天道不公,要怨就怨自己,簡單裏說就是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但不能在心中對給予我們一切的天道有任何的不滿。這句話不是空穴來風,想想我們生活的周圍是不是經常有人埋怨上天的不公吧,我寫這段話,就是要告訴那些人,就算生活的再苦,上天並沒有欠我們的,要說欠,也是我們欠上天的,命運是靠自己的雙手改變的。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轉世的樣貌和性格。轉世是怎麼回事呢?真實的情況我們誰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轉世輪回這一說,我們誰也不好說,某些人一味的否定,還有某些人一味的肯定,這都是極其無知與自大的表現,科學沒有發展到可以解釋一切的高度,那麼我們對這個世界都不能完全的了解,又如何來完全的否定一件事情,同樣的,我們沒有完全的證據證明某件事的存在,又憑什麼完全的肯定某件事情的存在。在我的書中,所認為的轉世,隻是一種假定,真實情況是否這樣,我們誰也不能肯定或否定。我書中是這樣設定的。人的轉世是三魂七魄轉生在母體之中,母體之中本就有的一點胚胎便會按照我們本身的樣子,便是我們的魂魄來成長,而肉體畢竟是含有父母血脈的,所以我們成長的同時,也會帶有父母的樣子,但大體上還是與我們生前的靈魂相像,這也是為什麼柳仙兒明明長得是劉仙兒和霜月的樣子,柳岸卻說她與她的母親如此相像的原因。簡單裏說就是,靈魂是我們本身具備的,肉體是父母所給的,肉體會長成我們的靈魂的樣子,但是也會帶有父母的影子。而我們的靈魂通過一次次的輪回轉世,也會有些變化,畢竟經曆那麼多世,不同的經曆與遭遇,有所不同也是難免的。佛家有講因果輪回之說,上輩子怎麼怎麼樣,也會影響下輩子的容貌。這個看似與本文的設定有些出入,但是也不難解釋,上輩子做盡壞事的,天地間掌管輪回轉世的力量,便稍微將靈魂改造的難看點,上輩子做盡了好事,就把靈魂改造的完美一點。
(以上字數,不計算在本章字數之內。)
項子晨那一劍的威力,使的酆都的城門也塌了一半,如此動靜早已驚動了酆都城的北陰大帝和十殿閻王,但是北陰大帝自持身份高貴自然不會親自出馬,於是與十殿閻王不緊不慢的商量著對策,最終決定派出一隊鬼騎去捉拿項子晨。
此刻的項子晨與柳仙兒已經走到了一條血水河邊,此河腥臭衝天,河中不時的冒出各種惡鬼的頭顱和巨大的毒蟲,讓人嗅之欲嘔,望之生寒。河上隻架了一座又窄又險的橋。“董觀行十餘裏,至一水,廣不數尺,流而西南。觀問習,習曰:‘此俗所謂奈河,其源出於地府。‘觀即視,其水皆血,而腥穢不可近。”這是《宣室誌》中一段描寫奈何(奈河)的話,項子晨一驚,這想必就是那奈河了,果真是凶險無比啊,哼,作惡之人走在橋上,便會掉落在水中,被惡鬼毒蟲所食?我項子晨一生光明磊落,何必怕這等嚇唬人的把戲。想到這裏,項子晨抓緊柳仙兒的手:“我們過去,不用怕。”
柳仙兒點了點頭,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如此相信眼前這名男子,隻是本能的覺得就應該緊緊的跟隨著這名男子。
二人剛剛走到奈何橋中心處,身前突然現出了一個婦人,婦人身前有一小石台,上麵刻有三個血紅的大字“相望台”。台上還放著兩碗湯酒,在孟婆兩邊還站著兩個身形魁梧健壯的鬼差。這橋本就不甚寬,如此一來,正好擋住了項子晨和柳仙兒的去路。
那婦人表情木訥,仿佛在跟自己說話一般:“來,喝了這兩晚湯酒,你們便可以過去,前麵不遠處便是輪轉殿了。”
項子晨冷笑一聲:“怎麼?你這孟婆,以前一直逼迫死人喝湯,現在連活人也要逼迫嗎?”
孟婆沒有再說話,而是低下了頭,仿若在哭泣一般。
那兩個鬼差見此大怒:“大膽狂徒,既然來了地府,哪還有活人之說,就算你是活人,老子說你死了,你便是死了。”
項子晨仰天大笑,直笑了數聲,才止住笑意,隨後將目光落在那兩個鬼差身上,此時哪裏還有半分笑意,雙眼之中充斥著的隻有那殺伐之意,來了這地府項子晨才知道,原來這地府鬼怪如此的霸道,今日是自己,若是換了其他普通之人,恐怕也隻能這樣不明不白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