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真實的自己(1 / 1)

《觀經》reference_book_ids\":[731264293407819679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敢於順從內心的人是真實的,敢於承認錯誤的人是勇敢的,有一顆真實而勇敢的心,你才是真正的自己。

弘一法師曾指點聽他講佛的人說:“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

懺悔不是叫你天天想已做的事,這個錯了,那個錯了,如再這樣想就是再造罪,每想一次即再造一次。已做的過失知道了,以後不再做叫懺悔,至於究竟圓滿徹底的懺悔就是念一句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五逆十惡的罪業都能徹底鏟除,怎能不清涼呢?

如果要獲得內心的清涼,回歸真實的本性,做真實的自己,除了懺悔外,還要懂得原諒,不懂得原諒的人總是糾纏於一些小事兒,從而錯失了自己的本性。

朱友峰是一位虔誠的居士,為了趕到大佛寺參加早課,天剛破曉,他就捧著鮮花及供果趕到了寺院,可是剛踏進院門就與迎麵而來的香客撞了個滿懷,鮮花和水果散了一地。

朱友峰看著散落在地的東西,心疼地說:“是誰這麼冒失,撞翻了我的貢品,一定要給我一個交代。”

香客看著盛怒的朱友峰說:“我又不是故意的,幹嘛那麼凶巴巴的!”

朱友峰見對方絲毫沒有道歉的意思,於是提高了嗓門說:“你的態度太氣人了,今天沒有個說法別想離開。”

於是,他們爭吵起來,後來甚至相互謾罵。

爭吵之聲驚動了廣圄禪師。於是禪師循聲找到了他們,並問起爭吵的緣故。

聽完他們的敘述後,廣圄禪師解勸道:“莽撞自然不應該,但是不接受道歉同樣不對,能夠相互包容對方的過失,尋找自己的缺點並誠心接受別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舉止。”

原諒是善的本心,這位居士與香客的爭吵就錯失了兩人的本心。

弘一法師在講述本心時就說,本心即禪宗講的真如本性,教下講的菩提心,《大乘起信論》講的直心、深心、大悲心,《觀經》講的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儒家講的誠意、正心。大乘佛法通常講的四弘誓願、六度——布施心、持戒心、忍辱心、精進心、禪定心、般若心,這都是大乘菩薩的本心。淨宗所講的清淨心、平等心、覺心是本心。就淨宗總括來說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心。這個心要是失掉,立刻就要懺悔。真心悔改,心地即清涼。

居士與香客的爭執沒有任何意義,隻是讓他們的心境更加繁雜,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所以,如失本心當即刻懺悔,內心沒有繁雜才會清涼,清涼之心才能保持堅定,我們才找到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