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94章 遊說諸供-2(2 / 2)

劉穀底大聲喝道:“我乃趙國長平戰役坑死將士的魂靈!女鬼是也。昏君若不出兵抗秦,必殺之!”

劉穀底短劍一橫時,魏王驚嚇得連連乞求道:“本王即刻出兵,本王恨秦久矣。”

劉穀底道:“隻看你能不能言行一致了。”說完,當即退出,潛人夜中,與馬草會合。

馬草道:“很好!點到為止。隻看效果如何了。”

翌日上朝,信陵君再次向魏王進諫道:“大王聖明。大王察知當今之勢,秦國早晚會對我大興兵戈,不如早日聯合齊、趙、楚、韓討伐秦國。請大王明察。”

魏王當即說道:“可興兵救趙,命晉鄙大將軍率兵十萬,日夜兼程,救趙於邯鄲城下。”

百官齊呼大王聖明。然而魏王下朝後,即命斬昨夜值班的所有宮女和閹人,計36名。因為魏王怕傳出“女鬼”之事,有傷臉麵。

孟嚐君得訊大喜,與信陵君痛飲於相府之中。

晉鄙奉命淸點十萬大軍,擇吉日啟程,抗秦援趙。

正當孟嚐君十分高興之時,秦國昭王已探得孟嚐君為抗秦救趙出遊列國,楚國兵馬直逼邯鄲,魏國大軍已經啟程,齊國救兵不日出發。

於是,秦昭王通過各種渠道威嚇各國道:“我秦國兵精糧足,很快就會攻下趙國。各國中誰有膽量援救趙國者,我滅了趙國後當即發兵攻打它!”

與此同時,秦昭王命使者飛馬來到魏國都城大梁,麵見魏王說道我大王有令,即日便可攻下趙國都城邯鄲。我秦國與魏國素日無仇,今日無冤,從不想與魏國刀兵相見,還望魏國不要卷入邯鄲之戰。為何魏國一定要和秦國結仇呢?”魏王道:“實不相瞞,我大魏國並不擔心秦國消滅趙國後

揮師攻魏,我是出於邦交之誼才出兵救趙的。”

秦國使者進一步說道:“外臣有一言不太好聽,魏國之所以出兵十萬援助趙國,是因為怕秦國滅趙後進攻魏國。實則太可笑了。我秦國乃萬乘之國,舉世無敵。為什麼要在滅趙後再滅魏國呢?不可直接消滅魏國麼。你們想錯了。還請速速退兵不再援趙。現在退兵還來得及,隻怕日後再也回不來。”

魏王急問道:“此話怎講?”

“我大王命小人轉告大王,若不速速退回十萬援兵,我必首先用20萬人馬攻魏,到那時可不要怪我們沒有事前告訴大王利害關係。”

魏王一聽,半晌無語,隻得說道:“容後再答複你。”秦使道:“外臣就住在大梁城賓舍裏,等待大王明示,我好回去麵見聖上以決進退。”

魏王與百官議論此事。百官說道:“10萬大軍已經殺到途上,若命其回來,必會在世人麵前丟盡臉麵,萬萬不可退兵自保嗬。”

魏王說道:“10萬大軍在半途之上為什麼就不能回來了呢?是臉麵重要還是魏國存亡重要?”

眾大臣不敢多言。

信陵君說道:“我魏國10萬人馬半途退回,丟盡臉麵且不說,諸侯各國必以為我魏國膽小怕事,秦國僅僅派來一個使者便可退回10萬兵馬,也太讓世人小看了。”

魏王道:“依你之見呢?”

信陵君道:“抗秦救趙,自衛滅秦,這是魏國惟一出**。”魏王譏笑道:“若秦國出兵20萬迎頭痛擊如何是好?你可以戰勝秦國麼?”

信陵君道:“很顯然大王是被秦使幾句話給鎮住了。秦軍分兵多處,不可能調集20萬人馬擊我。我10萬大軍與趙國、齊國、楚國兵力彙合,共同抗秦,秦國必敗。”

魏王仍不相信,即命快馬飛報前方10萬大軍首領晉鄙,令其停止前進,屯兵駐守在鄴城,不戰亦不和,不進亦不退,名義上是來救趙,實際上就地觀陣,見風使舵。

與此同時,魏王暗地裏又使出狡猾伎倆,秘密派遺兩名特使分別前往秦國和趙國邯鄲,遊說秦昭王堅決攻趙,又遊說趙王投降秦國。

孟嚐君還不知道魏王暗中的動作,隻知晉郢就地駐守以待王命了。僅此就把孟嚐君氣壞了。於是孟嚐君和眾門客決定不離開魏國了。小洞不補,大洞吃苦。那魏王心計已被孟嚐君識破。

孟嚐君和信陵君緊急會晤共商對策。

魏國特使在趙國肖鎮見到了秦昭王道:“外臣拜見大王。我魏國10萬大軍已經堅守鄴城不動,永不興兵援趙抗秦。魏國願與秦國議和交好,並說服趙國放棄抵抗,臣服秦王。”

秦昭王大喜:“甚好。想不到魏王如此友善。”

魏使道:“外臣告退,不知大王有何吩咐?”

秦昭王道:“回去轉告魏王,若能實踐以上承諾,來日一統天下,定封魏王為國相,”

魏王聽後暗自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