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理由:給日本也給中國121(1 / 2)

第1卷 32.烏龜有肉不在外麵(1)

看過馮小剛導演的電影《手機》後,我倒有了這樣一個發現——

如今在中國,幾乎除了聾啞人不用手機,坐班房的不讓用手機,誰不用手機?人們隨時隨地掏出手機來,不管身邊有人無人,哼哼哈哈、哇啦哇啦說上一陣,隨意得像在中國久治不愈的隨地吐痰、扔瓜皮果殼。手機在時下,已經幾近於陽光、空氣,沒有了手機,可能就沒有了生活。但我懷疑,天空下有如此多的資訊、決定、商榷、友誼、囑咐、期待在作無形而勃勃地紛飛?

上個世紀80年代,手機還在科學家的腦子裏受孕,三支歌風靡了億萬中國人:一曲《希望的田野上》展開噩夢醒來是早晨的泉水般叮咚的陽光;一曲《我們的生活比蜜甜》流瀉著似蜜一樣濃稠的熱情;一曲《八十年代的新一輩》放飛一隻隻白鴿般悠遠而又純潔的理想……

如今有了手機,卻像是少了陽光、熱情與理想,多了空話、假話、騷擾、陷阱,乃至新的作案手段、作弊方式,那一張張使用頻繁、用後即扔掉的“神州行”卡,在破案片裏屢屢可見,利用手機在考試時作弊,更是層出不窮,以至於要發明“探測狗”來對付。

手機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敞開,更快捷,也更阻隔、更虛假,明明你是在本埠,卻可以說是在外地,明明你可以接電話,卻關了機,說是沒有電,或是沒有了信號。手機讓許多人以一副羔羊般無辜的神情,去從容麵對生活中的種種尷尬與破綻。

手機可以使陰謀的策劃脫離於暗室,同時也成了陰謀破滅後的罪證。手機讓許多節日的問候失去了溫馨與私情,變得程式化,流水線化。手機製造了數不勝數、防不勝防的信息垃圾。如果你沒有耐心及時刪除,它們就像一條條翻著白花花肚皮的死魚晾在你的信息箱裏。

手機還是當代某些人生活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道具——再沒有格調的人,拿著它便顯得嚴肅起來。再無所事事的人,拿著它便像是時代先鋒。再卑微的人,手裏握著它便幾近握著一個世界。

手機產量與銷量均為世界第一的大國,卻未能使我國的經濟、科技,更有文明與文化,也名列前茅於世界。如果讓我在時下與沒有手機的80年代間選擇,我願意回到那個年代的朝氣、希望與單純中去。至今偶爾在哪裏聽到那三首歌子,我耳邊還恍若飄來了一陣天籟之音……

在某種意義上說,時下的這個手機時代,隻是個“偽手機”時代。

若套用這個說法,現在不少的國人看似有牢記民族恥辱、溢滿濃重悲情的反日仇日情結,可究其實,那份悲情是否隻是一種“偽悲情”?

可以做得到的說說,不管日後如何,至少眼下讓人感到真誠。

做不到的事情,可能說起來不無動聽,諸如一些貪官墨吏上了法庭,回顧平生時老是說“我是人民養育的兒子”,人民的奶頭是圓的還是扁的呢?你們在台上時人民能夠左右“兒子”些什麼呢?道理說得越是像是詩情,可能就越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