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不僅認為國產的大米好,幾乎一切國產的東西他們都認為好,他們對“國產品”有一種近乎迷信的執著。為此,凡日本出產的商品包裝上,廠家總忘不了醒目地寫上“國產品”三個字。日本人對物品幾近刻薄的態度常常使歐美廠商十分惱火,也使歐美廠商壓上了一個十分苛刻的指標,即隻要拿下了東京,攻占了列島,自己的產品便可以在全世界信馬由韁。
顯然,這背後有一種強烈的“島國心態”在起作用的封閉、排外意識,有時竟讓人覺得——這片常常從日本海那黛色的雲氣裏睡美人般醒來的列島,從來沒有發生過什麼變化,更別說經曆了明治維新那樣天翻地覆的變化,它仍停留在封建的幕府時代……
大相撲比賽有一條規矩,優勝者得由在當地舉行比賽的最高行政官知事或知府頒獎。還有一條是舉行相撲比賽的圓台是不許可女人上去的。多少年以來,兩條規矩相安無事,偏偏前兩年在大阪舉行的一次比賽,它們卻撞到了一起:大阪知府是個女同誌,且女知府有意對優勝運動員頒發獎杯。消息一傳出,日本大相撲協會嘩然,堅決抵製。日本社會的一幫女權主義者也不示弱,認為時代不同了,婦女能頂半邊天,而且憲法上都說人人平等,圓台不讓女人上去就是歧視婦女,藐視憲法。這事一度鬧成了日本的“焦點訪談”,但在日本的大相撲協會這個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古老王國前,女知府還是得低下她那優雅如天鵝似的脖子。
日本是民主國家,可在國會議員裏有很多是子承父業,就是說老爸死了,這議員空缺由兒子、女兒頂上。據有人梳理,國會議員當中,二世、三世議員竟然占了近三分之一。像田中角榮換成了他女兒田中紀子,小淵惠三換成了他女兒小淵優子,石原慎太郎則換成了他兒子石原伸晃等等。雖說他們也走了選舉程序,不會空降進國會,但這些華麗家族根基深厚,勢力龐大,遠比一般階層更能影響、滲透國會……
從明治中期開始,在日本所要肯定和堅守的國家傳統、日本“特色”的諸多東西裏,最具封閉性、保守性,因而也最具破壞性的是天皇製。
天皇製下,普天下為一個共榮共損、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非親屬集團。昭和時代的統治者正是利用天皇製來推行其氣焰熏天的侵略計劃,而絕大部分國民則依據其對天皇的絕對信仰,表現出驚人的接受侵略戰爭的意識,在日本從來沒有出現像歐洲那樣的大規模的反戰運動。甚至在原子彈已經爆炸在列島上空,整個國家的命運陷於絕境之時,對於是否投降,許多人的心理依據然是天皇的一紙詔書。直至戰後美軍占領日本,為了穩定局勢,安定國民,也不得不以新憲法的形式,肯定天皇在日本國至高無上的地位,並保持象征性的天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