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國內外體育新聞發展概況(8)(2 / 3)

隨著1952年,國家體委的成立,全國體育工作得到明顯加強,一些體育愛好者不滿足僅有的一份體育雜誌《新體育》,紛紛要求辦一張能夠及時報道體育消息的報紙。與此同時,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人們的體質普遍不好,更需要一份報紙,宣傳體育精神,促進身體鍛煉。

1956年,國家體委成立籌備小組,由畢世明負責,工作人員隻有三個,除了他以外,還有從體育出版社借調來的陳潤榮和鄭榮庭。陳潤榮負責出版社財務,鄭榮庭是俄語翻譯,三個人用了幾個月的時間,討論並製訂計劃。當時,毛主席號召學習前蘇聯,在全國影響很大,他們把搜集辦報業務材料的重點放在了前蘇聯體育報上,調入的編采人員也主要學習這些材料。

1956年7月,為出版《體育報》已經調來五六十人。1957年7月底至12月初,試版報紙共出了16期,對開4版。當時,正值中國體育界備戰在墨爾本舉行的第十六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因此大量的報道都圍繞各個運動項目的選拔賽。參加選拔的不僅僅有內地各省市的運動員,還有港澳同胞。試版期間,他們廣泛征求國家體委及各省市體委的意見,在取得經驗的同時,更增強了創刊的信心。

但後來根據中宣部意見,由於全國紙張供應緊張,決定《體育報》暫不出版。盡管如此,這段工作積累了很多經驗,為1958年《體育報》的正式出版創造了條件。

1958年,賀龍要求國家體委:“關於申辦《體育報》的事情,趕快寫個報告,密件封好,直接送給周總理,由他向中央轉達和報批。”報告送上去之後,不久就得到了批準。中央批準創辦《體育報》後,賀龍曾三次把李凱亭叫到駐地,與他研究如何辦好《體育報》。

初生的《體育報》辦公條件很簡陋。《體育報》沒有自己的印刷廠,借助《人民日報》的印刷廠排印,這就給初期的工作帶來諸多不便。每次必須抓緊時間搶在《人民日報》之前,完成四塊大版麵。工作人員科班出身的不多,業務還顯生疏,加上通訊工具落後,手工排版等原因,常常是“欲速則不達”。有時候,碰到報紙臨時“倒版”,天都快亮了才能付印。

1958年9月1日,《體育報》正式創刊,初為周二刊。頭版大紅字刊出毛主席號召:“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朱德、陸定一、李濟深、李德全、康生、郭沫若等在頭版撰文祝賀。

創刊號發出中國體育界強勁聲音,也記錄中國體育與國際奧委會的一段特殊交往。在第四版刊出《中國奧委會同國際奧委會斷絕關係的聲明》,“各地憤斥國際奧委會製造兩個中國的政治陰謀,擁護我奧委會不承認國際奧委會”“中國奧委會主席馬約翰對本報記者發表談話,嚴正指責布倫代奇為美帝效勞”等。

對《體育報》的創刊賀龍親自到會祝賀,並鼓勵說:“創刊那張報紙有特色,生動、活潑,我都看過了。”當時,在辦報過程中,賀龍主抓報紙的黨性和思想性,並反複強調:“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辦報紙,要建立通訊網,發展通訊員,抓典型,樹標兵,讚同什麼,反對什麼,旗幟要鮮明,好的要表揚,不好的要批評”,並且還提出“報紙這把‘劍’不利了,要磨一磨。報紙一定要發揮旗幟、鼓勵、激勵、推動、批判的五大作用”。

賀龍同誌十分關心體育報的出版,做得好就表揚,差的則及時給予指導、批評,並提出改進意見。如1964年1月6日,賀龍看到當日出版的《體育報》後,指示得很具體:第三版上《從放羊娃到運動健將》這篇文章好,應該抓這類文章,向運動員進行教育,還可以想辦法去訪問一下,多了解一下。今後,這類東西要多登。上述類型的文章應加上一個編者按,叫運動員學習。三版上轉載《解放軍報》的“新華社論”摘要很好,加上按語就更加好了。當天下午,賀龍又要秘書打電話給報社,再次傳達了他對報紙的意見。僅1964年一年,賀龍給體育報社有記載的批示和電話就達44次。

在《體育報》創刊六周年前夕,賀龍還請毛主席為《體育報》寫了報頭。毛主席為《體育報》寫了三組字還附上一封信,信上說“我寫了三份供選用,如不合用,可以再寫”,並在第一張上“體”字右上角畫了一個小圈,在第三張“報”字右上角也畫了一個小圈。後來,就選用了第一張的“體育”二字和第三張的“報”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