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田徑錦標賽報道規模
世界田徑錦標賽在全球的影響力僅次於奧運會和足球世界杯,特別是在歐洲,田徑運動受到普遍關注,有廣大的愛好者,看台上總是座無虛席。田徑世錦賽被認為是一場盛宴,是人類憑借自身力量向大自然挑戰的最好場所,因此,每當田徑世錦賽舉行時,世界各國的媒體都要展開一場大規模的報道,而在各類媒體中,電視首當其衝,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據國際田聯官方網站報道,在2005年第十屆赫爾辛基田徑世錦賽上,有200個國家和地區的1900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共有192個國家和地區的電視媒體進行了現場轉播,轉播國家與地區和參賽國家與地區的數字基本持平。第十屆世錦賽全世界共有40億人觀看了比賽,這個數字相當於14站F1大獎賽觀眾人數的總和。在第十一屆大阪世錦賽上,2007年8月25日至9月2日期間,來自世界各地各類媒體的大約有3500名記者湧入日本大阪參與了世錦賽的報道。近幾屆世錦賽以來,各國的采訪記者隊伍呈現越來越壯大的趨勢,從2003年第九屆巴黎世錦賽開始,包括平麵媒體、電子媒體在內,采訪的記者人數就超了3000人。在國際體壇,人們普遍認為媒體的關注度和參與度是衡量某項比賽知名度和重要性的一把尺子。在各類世界大賽中,報名采訪田徑世錦賽的記者人數僅次於奧運會和足球世界杯,可見田徑世錦賽在國際體壇的地位與作用。
對於歐洲媒體而言,田徑世錦賽如同他們的一道看家菜,曆史悠久,報道深入,記者的專業水平高。2001年第八屆世界田徑錦標賽期間,筆者曾作為《中國體育報》特派記者,前往埃德蒙頓采訪了比賽,並親眼看到歐洲及美國等國的記者對田徑賽事的高度關注及報道規模。在電子媒體中,NBC、BBC、ESPN、法國電視二台(France2)、德國電視二台(ZDF)、ORT(俄羅斯公共電視台)、NHK、CCTV等世界知名的電視和廣播公司紛紛派出了采訪團,電視中心連綿起伏的白色帳篷成為體育場的一景。在通訊社中,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俄通社-塔斯社、新華社五大通訊社全部聚齊,它們租用了獨立的工作間,最多的通訊社有十幾人在進行采訪。平麵媒體中,在國際體育媒介中影響力較大的美國《田徑》雜誌、法國《隊報》、德國《圖片報》、俄羅斯《蘇聯體育報》與《俄羅斯體育快報》、《中國體育報》等媒體也悉數到場,競相報道這屆世錦賽。在新聞中心大廳的一側,長長的媒體新聞資料櫃上貼著各媒體的名稱,大廳裏整日見到各國記者如同勤勞的工蜂般進行采訪和報道。在不遠處數百平方米的新聞發布廳,每天都要舉行幾場新聞發布會,隻要是有著名選手露麵、重要賽事舉行或在突發事件之後,這裏便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媒體大戰的火暴景象顯露無遺。
相比世界其他國家媒體對田徑世錦賽的高度重視,我國媒體還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各類媒體派出的記者人數加在一起不過20人,而日本大阪世錦賽則超過了40人。這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2.世界田徑錦標賽報道特點
(1)電視台的賽事直播與專題報道
在田徑世錦賽期間,世界各大電視台都會向國際田聯購買賽事轉播權,對影響力較大的比賽項目進行直播或錄播,尤其是男子百米大賽,更是報道的重點。從項目受重視程度看,男子4×100米接力是僅次於百米的比賽,其次為女子百米、男子200米,媒體無不將這些比賽當做重頭戲加以策劃。
各國媒體之所以如此重視田徑世錦賽的采訪報道,主要是由於田徑項目對於其他運動項目產生的重大影響,“田徑是運動之母”,這句話足以說明它的重要性。沒有基礎項目田徑成績的提高,就沒有其他項目在速度上的跟進。
設立專題是各媒體報道田徑世錦賽的另一個特點。田徑項目雖是基礎運動項目,但全年的國際賽事相對較少,除了國際田聯舉辦的大獎賽,隻剩下一些區域性或國內的比賽。由於缺乏長期性和連貫性,田徑在平時的電視廣播和報刊雜誌上充當不了主角,隻能靠田徑世錦賽這樣的機會大張旗鼓地報道,而報道的主要形式就是建立專題。電視台的專題內容十分豐富,從田徑世錦賽的曆史、比賽規則到世界名將、各屆比賽成績等,一切應有盡有,為廣大受眾提供了翔實的資訊。以2007年第十一屆大阪世錦賽為例,我國電視媒體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轉播。CCTV-5設置了專題報道,還挑選了中國受眾感興趣的項目進行了總計13次賽事直播,如劉翔的110米預賽、半決賽和決賽,男女20公裏競走、男女馬拉鬆、男子萬米等。而男女百米決賽、男女4×100米接力等重要比賽,則放在央視的新聞聯播或CCTV-5的當日賽事播報中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