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東方工業公司(2 / 2)

佐藤的加入使得鈴木接受公司的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東方工業這個家在日本毫無根基的企業,算是迎來了自己公司第一個重量級人物。

說起東方工業這個公司,他的底細就隻有寥寥幾個人能夠知道。他的核心成員,是一個名叫吳一平的中國人。

在香港的公司組建好之後,劉東就把他給派到了日本,組建了東方工業這麼一家企業。劉東給吳一平的任務很明確,那就是努力的挖人,努力的撒錢。既然劉東想要在日元上漲的同時,在日本挖一下那些巨無霸企業的牆角,這樣組建公司的事情,就必須要提前做好。

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劉東在阻擊了日元之後再急匆匆的組建公司挖人,那樣就會太匆忙,不會有什麼明顯的效果。但如果早早的開辦起公司,然後在某些範圍之內,把公司的名氣給打響了,那到時候的工作就會好辦很多。

就像佐藤這樣的人,在日元升值後,導致那些日本企業成本上漲,他們為了公司的利益著想,就肯定會啟用那些新人,對於老人,那就愛去哪兒去哪兒。

雖然老人們的經驗技術,都是寶貴的財富。但相比起新人來說,他們的薪酬就太高了,雖然經驗寶貴,但為了壓縮成本,這些老人就必須要幹掉。再說了,除了真正的核心技術,老人和新人的差別遠遠不是看上去的那麼大。老人能做好的事情,新人也能做到。

日本教育體係的成功,就在於能夠源源不斷的收獲人才,新人幹上幾年,也就會成為老人。而如果老人繼續再幹幾年,那麼他的薪酬足以再讓公司培養起無數的新人。所以,成本的上漲勢必會導致新人的上位,而那些之前為企業立下汗馬功勞的老人們,就會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

要是公司處在盈利豐富的情況下,那麼養這些老人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公司的盈利微薄,那麼老人就像是一顆毒藥,會把整個公司給拖進深淵。資本的世界從來都不是他們表現出來的那麼美好,沒有利潤,那還叫做資本世界麼?公司的股東們,不會把自己到手的財富白白的給那些員工。

佐藤其實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那個美國人,或許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但支撐公司為他撐腰的最根本原因,絕對會是因為工資的問題。畢竟,就算那個美國人的技術再好,他才到公司,就算高層再怎麼重用,他的薪酬也絕對沒有在公司幹了三十年之久的佐藤高。既然同樣的技術實力,那為什麼要付高價挽留佐藤,而不是低價挽留美國人?

現在佐藤僅僅是一個個例,吳一平之所以看重他,有著技術方麵的原因,畢竟佐藤在刀片塗層上麵的研究經驗,比起國內現有的科技來說,高出一大截。日本人不在乎的人才,不代表現在的華夏也不在乎。

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吳一平想要千金買馬骨。有了佐藤的先例,再加上之後還有一番動作。到時候相信日本的工業界內,就會有他們東方工業這個小公司的印象,佐藤的名氣在日本工業界來說,還是有一些的。再挖兩個人,到時候別人肯定會知道東方工業。

雖然印象可能是人傻錢多,不會是尊重人才。但這無關緊要,最重要的就是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等到日元上漲,然後導致成本增加,那些企業開始對老人們動手的時候,他們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東方工業。

像佐藤這樣的人都能進的公司,而且待遇良好,那自己呢?誰比誰不行啊?到時候,絕對會有源源不斷的工業界老人們加入東方工業公司。

有了這些各行各業的人才,劉東的工業帝國夢想就會有了一個堅實的基礎。至於老人們的薪酬嘛,等到那個時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隻要劉東沒有出暈招,在日本圈錢絕對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有了錢,還怕付不起那一點點工資麼?

再說了,付給這些人工資,又不是不會創造利潤。到時候圈人的同時,在圈上一批機械,工廠都可以開起來。隻要有工廠,還有技術,哪裏會愁賺不到錢?到時候在國內開工廠,劉東難道還會虧本不成?

這樣即賺了錢,又為國家引進了先進的設備技術經驗,簡直是好處多多。劉東哪裏會手軟?所以,一個佐藤僅僅是開始,相信之後就會有源源不斷的人來投奔東方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