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一份清單(2 / 2)

於是,日本鋼管的高層就做出了決定,既然這個東方工業想要在日本做工業,那麼就聯合新日鐵,還有三菱重工,這些機械製造企業,給東方工業公司找點麻煩。

隻要是東方工業公司需要的機械,一律不賣。要想拿到設備,你就去美國,德國,反正本土的企業是不會賣給他們任何一個零件,包括螺絲。努力抬高東方工業的運營成本,讓他們一個螺絲釘都得進口。這樣的措施,相信新日鐵那邊,和三菱重工那邊,也不會有任何的異議。

畢竟,這是東方工業公司首先不遵守行業規則,這樣的愣頭青,相信其他幾家財團也不會喜歡,日本鋼管公司能成為第一個受害者,那他們未必不會成為第二個。所以,為了他們自己,也必須這樣做,萬一東方工業以後做大了,豈不是會挑戰到整個行業的底線?雖然這個可能性很小,但也不得不防著。

既然做出了決定,日本鋼管公司也就不在閑著。對東方工業公司直接打壓,顯然是沒有任何效果的,既然知道這個東方工業公司僅僅是一個子公司,那就不能直接對他下手。要不然,你弄垮了東方工業公司,他幕後的人又會開起一個西方工業公司,這樣封殺根本就沒有任何效果。

所以,直接對東方工業公司的業務下手,才是王道。原料進不了,機器也要國外運回來,就是做出產品銷售了,在日本也沒有市場。這樣一弄,就不信東方工業公司的幕後老板不急。開公司為的就是賺錢,要是不賺錢了,他開公司來幹嘛?

挖了人還想要在日本站住根腳,真當日本鋼管公司是肥肉,誰想要咬上一口就能咬啊?雖然直到現在,東方工業公司還沒有任何關於生產方麵的動作,僅僅是在小規模的挖牆角。但日本鋼管公司堅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誤。既然你挖人,就必須要產生效益,不可能把人挖過去了白白的養著,那樣不科學。

對於日本鋼管公司的動作,吳一平顯然沒有感受到任何的壓力,因為現在,劉東根本就沒有打算要在日本建立工業公司,那樣成本實在是太高了。挖人是為了儲備,而不是現在就要他們產生效益。

說實話,這些挖牆角挖過來的日本人,劉東根本就沒有打算讓他們直接就上崗,而是把他們當成種子。這樣大代價挖過來的人,僅僅把他們當成一般的技術人員,實在是太過浪費。他們最大的價值就在於他們的經驗和觀念。對於市場的把握,對於國際工業企業的了解。這些東西,是國內那些工業人員所不具備的東西。

讓這些日本人交給國內人經驗,才是他們最後的歸宿。也就是說,劉東準備把這些原本在日本作為一線的研究員,轉換成二線的教授,讓他們把自己的學識和知識,交給更多的華夏人。至於這些日本人以後會不會順從劉東的意誌,那完全不用考慮。

不說他們之間簽訂了合同,就算偶爾有些人不願意把自己的技術交給華夏人,那完全可以換一個。在日元升值後的日本社會,工業方麵的人才顯然會受到明顯的影響,那個時候,人才絕對不會嫌少,你不幹,大把人需要這份穩定的工作。所以,劉東根本就沒有考慮過這些人是否願意教授學員。

有了這樣核心的指示目標,吳一平的工作就是寫名單,然後讓鈴木去繼續幹那份光榮而又偉大的挖牆腳的工作。由於現代工業是一個龐大的體係,劉東不可能麵麵俱到的馬上就展開每一個行業人才的招收工作。這其中就需要一個重點,而劉東就把這個重點放在了他材料科學所熟悉的範疇當中,材料研究方麵和精密機床方麵。這兩個方麵的人才,就是吳一平此次的目標。

雖然日本鋼管公司聯合其他幾個巨無霸企業,開始對東方工業公司實行打壓政策,但鈴木挖牆角的鋤頭依舊沒有絲毫的放鬆,拿著那份經過專業人士點頭的名單,鈴木開始辛勤的揮舞起自己的小鋤頭,默默的幹著自己的大業。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不光是日本鋼管公司發現了鈴木挖牆腳的動作,就是新日鐵,佳能這些公司,也發現有些員工莫明其妙的開始辭職,雖然總數不算多,但源頭都在東方工業公司。這下,日本的業界也慌了,開始大喊起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