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誰是釣魚的人(1 / 2)

李丁山和夏想都不知道的是,文揚之所以能夠主動得到風險資金的投資,是因為宋朝度的關係。宋朝度在暗中將風險資金介紹過來的時候,又通過某種隱晦的方式,幫助高建遠和文揚之間建立了聯係,等於免費奉送了高建遠一份大禮,因為就以高建遠見便宜就要插上一手的性格,在得知液晶大屏幕項目有利可圖時,不去索要一些股份,他就不是高成鬆的兒子了。

有時候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的背後,也許會隱藏著一個巨大的旋渦,表麵上看餡餅香噴噴非常誘人,賣相也好,也許口感也是一流,但無人知道餡餅的肉餡之中,是不是摻雜著很難被檢測出來的慢性毒藥!

官場之上,能夠坐到宋朝度這個位子,都不是簡單人物,誰也不甘心束手就擒。隻不過有人反應激烈一些,有人做事隱蔽一些,還有人,喜歡靜靜地躲在背後,放長線,釣大魚。

對於吳英傑的投靠,李丁山是持聽其言觀其行的態度,和夏想的看法一致。要是吳英傑提前幾天表示依附,早早說出壩縣的人際關係,而不是等李丁山和夏想排查一遍,得出分析結論之後再來,肯定會在李丁山心目中的份量大增。現在才來,在李丁山心中已經有了事後諸葛的雞肋之感,認為吳英傑猶豫不定,觀望了一段時間才下定決心。

不過夏想卻並不這麼認為,因為在他看來,吳英傑倒不是不想第一時間前來表明態度,而是吳英傑也有意端端架子,不想讓人覺得他過於急功近利,也想選擇一個合適的機會,等李丁山一籌莫展之時再乘機出現,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隻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夏想早就將壩縣的人際關係看出了七七八八。當然這也不能怪吳英傑,他也不會想到夏想是怎樣的一個怪才級的人物。

也並非全是出自夏想的憑空猜測,其中也和他幾天來,以看望杜雙林傷勢的名義為由,和杜雙林接觸較多有關。盡管杜雙林話不多,有時也隻是點到為止,但以夏想的聰明,也是一點就通。夏想也知道杜雙林身為本地人,就算和劉世軒走得不近,也不可能和李丁山走得太近,畢竟他是土生土長的壩縣人,而且年紀也大了,估計也絕了升職再到外地為官的心思,所以他也不能和本地的官員關係太僵,正是因此,也要和李丁山保持一個微妙的距離。

李丁山也不想初來壩縣,就大動幹戈,調整人事打壓異已,不聽話的人也要看情況再說,貿然硬幹是莽撞的行為,而且他也沒有打算將壩縣經營成鐵板一塊,不說沈複明身為市委書記不會同意,就是胡增周也不會容忍他這麼幹。為官者的大忌就是試圖將治下變成自家的後花園,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畢竟鐵打的官衙流水的官,越是將一個地方經營得水潑不進,等他調走之後,反彈越是厲害,後遺症越多,有時反而後患無窮。

當然李丁山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負,肯定要推行他的執政理念,到時真要遇到巨大的阻力,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而引起他們的阻擾的話,他肯定也不會妥協,肯定也會動手,不過不是現在,而是要徐徐圖之,用夏想的話說,分化一個,打擊一個,不讓他們有抱團的機會。